洪流盘砥柱,淮济不同波。
莫讶清时少,都缘曲处多。
远能通玉塞,高复接银河。
大禹成门崄,为龙始得过。
洪流盘砥柱,淮济不同波。
莫讶清时少,都缘曲处多。
远能通玉塞,高复接银河。
大禹成门崄,为龙始得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洪流盘砥柱,淮济不同波"一句,通过对比两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独到的见解。
"莫讶清时少,都缘曲处多"表达了诗人在山水之间游历时,对于那些清澈泉水不太在意,而对那些曲折回环的溪流却情有独钟。这不仅反映出诗人的审美观点,也透露出他对于生命中曲折与挑战的接受和欣赏。
"远能通玉塞,高复接银河"则是对河流壮阔景象的描写。这里的“玉塞”、“银河”不仅是地理上的指代,更蕴含着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最后两句“大禹成门崄,为龙始得过”,则是历史文化的插曲。大禹,即大禹王,也就是传说中的夏朝开国君主尧帝时期的大臣禹,他在治理水患中有卓越功绩。这句话是在提及历史上的一段重要记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胸襟与情操,同时也折射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