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梁古县城,结束赴王程。
道路携家去,波涛隔月行。
车临芳草下,吏踏落花迎。
暮郭山遥见,春洲鸟不惊。
风烟谯国远,桑柘楚田平。
何以书能化,长淮彻海清。
濠梁古县城,结束赴王程。
道路携家去,波涛隔月行。
车临芳草下,吏踏落花迎。
暮郭山遥见,春洲鸟不惊。
风烟谯国远,桑柘楚田平。
何以书能化,长淮彻海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县城别离的画面,通过对濠梁古县城的描述和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
“濠梁古县城”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中的地点,同时也为下文设定了一种怀旧的情感。接着,“结束赴王程”则表明了送别之行的目的地和情境,王程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是某人的名字,但在这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方向、一种任务。
“道路携家去”显示出诗人对朋友一家将要远行的情形,以及这次告别带来的离愁别绪。“波涛隔月行”则通过水面的波涛和夜晚的明月,渲染了一种分离中难以跨越的距离感。
“车临芳草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时车辆停靠在鲜花盛开的芳草之下的情景,而“吏踏落花迎”则展现了官府差役踏过春日落花前来迎接的情形,表现出一种对待遇的尊重和急迫。
“暮郭山遥见”表达了送别后的留恋和远望,“春洲鸟不惊”则描写了一种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相互独立的和谐画面,即便是人声鼎沸,春天的小岛上的鸟儿也不感到惊慌。
“风烟谯国远”一句通过风和烟雾来烘托出国土的辽阔,而“桑柘楚田平”则描绘了一种农耕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家园和土地的深情。
最后,“何以书能化,长淮彻海清”可能是在表达一种通过文字来传递情感、超越空间的愿望,同时也暗示着水流从江淮直抵大海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心中的豪迈和对远方朋友的祝福。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送别的情境,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