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水蒙峰也未深,一风刚足浣尘襟。
贪书稚子篝松火,抱杖羸翁履桂阴。
岂有离奇邀物色,何须䯈脏薄朝簪。
浮踪且置年时话,肯信浑忘竞猎心。
频水蒙峰也未深,一风刚足浣尘襟。
贪书稚子篝松火,抱杖羸翁履桂阴。
岂有离奇邀物色,何须䯈脏薄朝簪。
浮踪且置年时话,肯信浑忘竞猎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诗人通过“频水蒙峰”、“一风刚足”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接着,“贪书稚子篝松火”,生动地展现了孩童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精神,与“抱杖羸翁履桂阴”的老者形象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年龄阶段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岂有离奇邀物色,何须䯈脏薄朝簪”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追求外在的荣誉与物质,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亲近。“浮踪且置年时话,肯信浑忘竞猎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追逐名利之心的放下,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倩娇莺姹燕,说不尽、此时情。
正小院春阑,芳园昼锁,人去花零。
凭高试回望眼,奈遥山远水隔重云。
谁遣风狂雨横,便教无计留春。谁知雁杳与鸿冥。
自难寄丁宁。纵柳院颦深,桃门笑在,知属何人。
衣篝几回忘了,奈残香、犹有旧时熏。
空使风头卷絮,为他飘荡花城。
终南径甚捷,结茆邻帝乡。
朝为谷口翁,暮为省中郎。
先生独何事,寄傲临沧浪。
才高世莫染,德薰名自香。
青黄分谁数,膏火竟堪伤。
游心圣贤域,脱身忧患场。
世路虽龃龉,天衢自腾骧。
扪虱竟谁见,卧龙兴何长。
借居仲奄里,未升公德堂。
十年逐流摈,千里坐相忘。
颓龄或可借,辟谷岂无方。
终期继青莲,摇笔颂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