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家不废夜窗书,未了功名志竟违。
是处青山曾对饮,祇今白羽为谁挥。
杨花乱落春无极,燕子重来人已非。
手斸苍烟营葬地,可堪晴树转斜晖。
持家不废夜窗书,未了功名志竟违。
是处青山曾对饮,祇今白羽为谁挥。
杨花乱落春无极,燕子重来人已非。
手斸苍烟营葬地,可堪晴树转斜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现实中的无奈。开篇两句“持家不废夜窗书,未了功名志竟违”,表明诗人曾在夜深时分坚守家庭,勤奋读书,以期实现功名之志,但最终却未能如愿。"是处青山曾对饮,祇今白羽为谁挥",则回忆起过去与友人共同畅饮于青山之下的美好时光,而现在却只剩下白色的羽扇无力地挥舞,没有了昔日的欢乐。
接下来的两句“杨花乱落春无极,燕子重来人已非”,写出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情景。杨花纷飞,春天似乎没有尽头,但实际上诗人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归巢的燕子再次来临,却见证了人们早已物是人非。
末尾两句“手斸苍烟营葬地,可堪晴树转斜晖”,则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用手中的笔(或可理解为锄头)在浓烟中勾画出自己的墓地,心中充满了对死亡的预感;同时,晴朗的树木下斜阳的投影,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无奈和生命易逝的感叹,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旭日射山岩,岚光如翠色。
鸣凤在高柯,育雏傍崖侧。
风来楸叶红,寒雁起塞北。
江流护周回,天澄云影碧。
碲礴气氤氲,鸿濛太古积。
灵秀峙嵯峨,仰瞻常晨夕。
倚天来何时,孰谓题名籍。
朱湖洞中仙,蟠桃径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