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阳追舅氏,婺女嫁天孙。
平日诸姑问,当时赤绶尊。
烟波空北渚,荻竹自长门。
后夜秦楼月,哀箫閟九原。
渭阳追舅氏,婺女嫁天孙。
平日诸姑问,当时赤绶尊。
烟波空北渚,荻竹自长门。
后夜秦楼月,哀箫閟九原。
这首挽诗《秦国公主挽诗》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秦国公主逝世后的哀悼场景与对她的追忆之情。
首句“渭阳追舅氏”,以渭阳之地追思舅父,隐含着对公主生前与舅父深厚情感的怀念。接着“婺女嫁天孙”一句,以星宿“婺女”比喻公主的婚姻,与“天孙”(即织女星)相配,象征着她与天子的联姻,表达了对公主高贵身份的认可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
“平日诸姑问,当时赤绶尊”两句,通过描述公主在世时受到家族长辈的关爱与尊敬,展现了她作为皇室成员的荣耀与地位。其中,“赤绶”为古代官职的标志,此处暗指公主的尊贵身份。
“烟波空北渚,荻竹自长门”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北渚之上烟波浩渺,荻竹在长门旁静静生长,象征着公主离世后留下的孤独与寂静,同时也暗示了她生命的终结与永恒的宁静。
最后,“后夜秦楼月,哀箫閟九原”将思绪引向遥远的未来,想象着在未来的夜晚,秦楼之上的明月见证了公主的哀悼,而哀箫的声音则在九泉之下回响,表达出对公主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公主生前与逝世后的对比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与亲情的深刻感悟。
绮阁香销,玉砌梦残,凄凉旧台。
对御沟红叶,一番木落,宫墙黄菊,几度花开。
水溯岷源,山联吴会,目送征鸿安往哉。
都休问,六朝人物,谁拙谁才。
平生衮衮烟埃。
记匹马当年荆蜀淮。
叹凋零殆尽,词源已竭,消磨未去,酒量犹恢。
八跪蟹肥,四腮鲈美,客有可人招不来。
油幢暇,凭栏一笑,相与传杯。
嗟矍铄翁,对婵娟月,怀汗漫游。
怅江湖幸有,季鹰鲈鲙,田园忍负,晏子狐裘。
丹桂开时,青苹渺处,家在三吴天尽头。
庭皋静,又一番叶落,天下皆秋。
少年弓剑边州。
惊转首黄粱还梦不。
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
镜老菱花,笳悲芦叶,新雁数行人倚楼。
君知否,把眉峰蹙破,岂为身愁。
大疏归来,小阮适闲,喜同此时。
问垂孤历载,几番遥祝,举觞华旦,相会良希。
颂以松椿,酌之椒柏,预卜明年百事宜。
春犹浅,趁雪晴梅放,且和新诗。
公虽厌直兰闱。
如正色朝端当宁知。
看大廷诸老,争推前席,吾家五祖,自有传衣。
暖律初回,要津立上,卿相时来皆可为。
祈公寿,与东君不老,南极齐辉。
老子家山,近古苏州,有监本呆。
叹长途荷担,斯宜已矣,急湍鼓枻,岂不危哉。
我爱陶潜,休官彭泽,为三径荒芜归去来。
君恩重,奈边戈未偃,阃毂犹推。
东南休运将回。
幸天日清明公道开。
把孤忠自许,我心匪石,一真难灭,人口如碑。
青眼旧交,黑头新贵。
快九万里风鹏背培。
诗筒寄,正多情未已,聊解君颐。
麹生来言,素娥寄声,偶阆苑游。
问去年今夕,逢余桂岭,前年今夕,见子菟裘。
何事尘劳,启人厌倦,痴兔老蟾因缩头。
宜珍重,要相期后会,直待来秋。
休休。
莫舞凉州。
岂巫女风姨相妒不。
枉停歌准拟,冰轮东上,持杯顾恋,银汉西流。
一笑天慳,四并时少,应负珠帘十二楼。
呼蕉叶,且与生酹古,排遣牢愁。
万里戌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
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
岂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
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
天教狂虏灰飞。
更莫问儿郎存血衣。
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径与松荒,人同鹤在,交友晓天星样稀。
从今去,共麴生相约,愿乐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