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眠常晏起,鸟雀乱前楹。
求友枝头意,偷春舌底声。
群中疑噪聒,静里自分明。
对汝堪终日,都无客送迎。
耽眠常晏起,鸟雀乱前楹。
求友枝头意,偷春舌底声。
群中疑噪聒,静里自分明。
对汝堪终日,都无客送迎。
这首《早起闻鸟》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描绘了清晨起床后,诗人听到窗外鸟鸣声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鸟儿在枝头求友、偷春的生动画面,以及它们在群中的嘈杂与在静谧中的清晰声音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耽眠常晏起,鸟雀乱前楹。” 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习惯,喜欢晚睡晚起,因此清晨醒来时,窗外的鸟雀已开始活动,打破了宁静,让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活力。
“求友枝头意,偷春舌底声。”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鸟儿的行为。它们在枝头寻求伴侣,表达着求偶之意;同时,它们的鸣叫声仿佛是春天的使者,传递着生机与希望的信息。这里的“偷春”一词,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群中疑噪聒,静里自分明。” 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鸟鸣声在群中的嘈杂与在静谧环境中的清晰。这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这份宁静与和谐的珍视。
“对汝堪终日,都无客送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在鸟鸣声的陪伴下,诗人可以度过整个白天,无需外界的打扰或应酬,完全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鸟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
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
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绿岸扣舷归。
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
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
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
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
夜渡千仞谿,含沙不能射。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
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
春向晚,春晚思悠哉。
风云日已改,花叶自相催。
漠漠空中去,何时天际来。
春已暮,冉冉如人老,映叶见残花,连天是青草。
可怜桃与李,从此同桑枣。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
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
神飙猎红蕖,龙烛映金枝。
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
翘袖中繁鼓,倾眸溯华榱。
燕秦有旧曲,淮南多冶词。
欲见倾城处,君看赴节时。
山鸡临清镜,石燕赴遥津。
何如上客会,长袖入华裀。
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
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
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