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俊老再住惠因》
《送俊老再住惠因》全文
宋 / 许及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天台自是金仙窟,而况师曾住惠因。

祖令全提馀作略,旧营重按想精神。

绝怜老宿参辰象,何限名蓝甲乙人。

若遇毒龙师摄取,经行杯渡熟知津。

(0)
鉴赏

这首诗《送俊老再住惠因》由宋代诗人许及之作,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和对老僧俊老的赞誉,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禅宗思想。

首先,“天台自是金仙窟”,开篇即以天台山的神秘与神圣,引出对老僧居住地的赞美。天台山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地位显赫,被视为仙佛栖息之地,此处以“金仙窟”形容,既突出了山的灵性,也预示了老僧的高洁与超凡脱俗。

接着,“而况师曾住惠因”,点明老僧俊老曾在此修行,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禅宗氛围与历史积淀。惠因寺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故事的深度,也暗示了老僧与这个地方的深厚渊源。

“祖令全提馀作略,旧营重按想精神”,这两句通过描述老僧的修行方法与精神状态,展现了其深厚的禅学造诣。祖令全提,意指继承并发扬光大佛法;“余作略”则表明老僧在修行中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方法。“旧营重按想精神”,则强调了老僧对过去修行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当前精神状态的深刻把握。

“绝怜老宿参辰象,何限名蓝甲乙人”,这两句表达了对老僧俊老的敬仰之情。绝怜,表示诗人对其的极度喜爱与欣赏;“老宿”是对年长僧人的尊称,这里特指俊老;“参辰象”则暗喻老僧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名蓝甲乙人”则是对众多有名望的僧侣的统称,此处用来对比,突出俊老的独特与卓越。

最后,“若遇毒龙师摄取,经行杯渡熟知津”,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老僧智慧与慈悲的赞美。毒龙师摄取,象征着老僧能够以智慧降服内心的烦恼与诱惑;“经行杯渡熟知津”,则意味着老僧在修行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能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如同熟悉渡河的路径一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俊老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禅学修养与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作者介绍

许及之
朝代: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猜你喜欢

第八十一雪峰典座颂

满钵盛来一物无,岂同香积变珍苏。

日月并轮长不照,木人舞袖向红炉。

(0)

第三十三投子劫火颂

天地为炉万物焦,石人驾浪渡云霄。

风生半夜霜残重,月落水寒碧鬓凋。

(0)

第十八吸尽西江颂

父母旷来别,得奉当竭力。

木人半夜言,莫使外人识。

(0)

第一青原阶级颂

无见顶露云攒急,劫外灵枝不带春。

那边不坐空王殿,争肯耘田向日轮。

(0)

不愿渔·其二

采薇南山阿,归耕南山下。

食苦心无虞,守约自闲暇。

出处皆有义,在理无用讶。

今人举一隅,何足语学稼。

(0)

凉轩

邑署开轩槛,景閒宜快襟。

檐虚月先上,地僻暑宁侵。

夕照乱山远,风清群水深。

政成足优逸,好自抚鸣琴。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