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注易隐南城,激石松风答涧声。
式玉式金王度在,一寒一暑岁功成。
要参未画须心悟,洞彻群疑贵理明。
蔀屋见星元是昼,寰瀛捩柁可无程。
义精讵忍辞扪舌?乐大何妨枕曲肱。
雨露每滋庭草绿,云霞不碍晓山横。
成林讵舍千章木?求友难忘百啭莺。
岁月推迁陈迹在,启蒙长忆酒同倾。
先生注易隐南城,激石松风答涧声。
式玉式金王度在,一寒一暑岁功成。
要参未画须心悟,洞彻群疑贵理明。
蔀屋见星元是昼,寰瀛捩柁可无程。
义精讵忍辞扪舌?乐大何妨枕曲肱。
雨露每滋庭草绿,云霞不碍晓山横。
成林讵舍千章木?求友难忘百啭莺。
岁月推迁陈迹在,启蒙长忆酒同倾。
这首元代郑元祐的《俞石涧读易处》描绘了一位先生在南城僻静之处研读《易经》的场景。首联“先生注易隐南城,激石松风答涧声”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先生沉浸在书卷之中,周围环境清幽,只有溪涧流水与松风相和,形成一种宁静而深沉的学习氛围。
颔联“式玉式金王度在,一寒一暑岁功成”暗寓易理如金玉般珍贵,先生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研习,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岁月的积累所取得的成就。
颈联“要参未画须心悟,洞彻群疑贵理明”强调了理解易理的关键在于内心的领悟,而非仅凭文字,同时指出清晰的理论对于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联“蔀屋见星元是昼,寰瀛捩柁可无程”运用比喻,表达出即使身处简陋之地,也能洞察事物本质,如同白天看到星辰,航行大海无需固定路径。诗人鼓励先生在学术上要有开阔的视野和灵活的态度。
尾联“义精讵忍辞扪舌,乐大何妨枕曲肱”赞美先生对真理的坚守和对学问的热爱,即使面临困难也不退缩,享受着简朴生活的乐趣。最后,诗人回忆与先生共饮的时光,表达了对启蒙教育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议论,展现了读书人对学问的敬仰和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
惊云辞沙朔,飘荡迷河洲。
有如飞蓬人,去逐万里游。
登高望浮云,彷佛如旧丘。
日从海傍没,水向天边流。
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
岁晏归去来,富贵安可求。
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鲁连逃千金,圭组岂可酬。
时哉苟不会,草木为我俦。
希君同携手,长往南山幽。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
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
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
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
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
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
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
河伯见海若,傲然誇秋水。
小物昧远图,宁知通方士。
多君紫霄意,独往苍山里。
地古寒云深,岩高长风起。
初登翠微岭,复憩金沙泉。
践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圆。
饮彼石下流,结萝宿溪烟。
鼎湖梦渌水,龙驾空茫然。
早行子午关,却登山路远。
拂琴听霜猿,灭烛乃星饭。
人烟无明异,鸟道绝往返。
攀厓倒青天,下视白日晚。
既过石门隐,还唱石潭歌。
涉雪搴紫芳,濯缨想清波。
此人不可见,此地君自过。
为余谢风泉,其如幽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