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不绾离人住,篷窗一枕残醉。
衣上香痕,酒边愁绪,小梦暗随潮尾。红牙拍碎。
忘不得樽前,销魂曲子。
解说相思,晓寒曾汲井华水。轻桡堤畔初舣。
望高楼天末,个人憔悴。
林月微黄,溪风澹碧,夜色半江迢递。倚舷凝睇。
又津鼓频催,峭帆千里。渺渺啼鸦,水天渔唱起。
柳丝不绾离人住,篷窗一枕残醉。
衣上香痕,酒边愁绪,小梦暗随潮尾。红牙拍碎。
忘不得樽前,销魂曲子。
解说相思,晓寒曾汲井华水。轻桡堤畔初舣。
望高楼天末,个人憔悴。
林月微黄,溪风澹碧,夜色半江迢递。倚舷凝睇。
又津鼓频催,峭帆千里。渺渺啼鸦,水天渔唱起。
这首《台城路》是清代词人杨芳灿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离别与思念交织的画面,充满了哀愁与深情。
开篇“柳丝不绾离人住”,以柳丝喻离情,形象地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无奈。“篷窗一枕残醉”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主人公的孤独与沉醉,仿佛在回忆与怀念中难以自拔。接下来,“衣上香痕,酒边愁绪,小梦暗随潮尾”几句,细腻地刻画了离别后留下的痕迹与内心的愁绪,梦境与现实交织,情感深沉而复杂。
“红牙拍碎,忘不得樽前,销魂曲子”一句,通过乐器的声音和歌曲的旋律,将离别的痛苦与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在忘却的时刻也无法真正摆脱对过去的回忆。“解说相思,晓寒曾汲井华水”则通过具体的行动——清晨汲水,来表达相思之情的深切与持久。
“轻桡堤畔初舣,望高楼天末,个人憔悴”描绘了主人公在岸边等待,遥望远方高楼,思念着远方的爱人,表现出深深的孤独与忧伤。“林月微黄,溪风澹碧,夜色半江迢递”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宁静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最后,“倚舷凝睇,又津鼓频催,峭帆千里”写出了主人公在船上的凝视与等待,以及时间的流逝,暗示着离人的距离越来越远,情感的纠葛也更加深刻。“渺渺啼鸦,水天渔唱起”以自然界的声响作为结尾,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寓意着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穷年厌喧嚣,今晨惬游衍。
岂伊清旷怀,直为朋知展。
指涂阳已升,入谷光未显。
涉流既百折,寻山亦千转。
停策树频倚,攀林芳屡搴。
路夷始出幽,山暝复凌缅。
佛庐既栖薄,僧榻聊息偃。
地僻心自怡,俗远虑乃遣。
明发有佳趣,胜处将历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