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山下石,如马亦如人。
玉老龙蛇护,庵空岁月新。
访僧非旧识,览壁但伤神。
更恨无流水,难寻洞里春。
崔嵬山下石,如马亦如人。
玉老龙蛇护,庵空岁月新。
访僧非旧识,览壁但伤神。
更恨无流水,难寻洞里春。
这首诗描绘了马仁山下一块奇特的石头,其形态既像马又似人,展现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之处。石头上可能覆盖着古老的玉石,仿佛龙蛇守护着这片神秘之地,而古老的庵堂虽已空寂,却依然焕发着新的岁月气息。
诗人来访时,并非与僧人相识,只能在墙壁上留下深深的感慨。这里的“壁”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壁画或题记,让诗人不禁思绪万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无法找到通往山洞春天路径的遗憾,隐含着对探索未知世界渴望与失落的情感交织。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美景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引人深思。
高秋风月变新凉,老泪何堪不计双。
从此梦魂应逐汝,南云夜夜过鄞江。
清隐孤标久死心,稽山遽欲扣高深。
休将下渚如华藏,须听潮音作梵音。
乘传逆知怀抱开,壁门春晚静尘埃。
萱明子舍虽云乐,檄愈头风得屡催。
横槊便知威黠虏,指踪端复赖长才。
维持江左风流在,富贵行看正鼎来。
见说当年梦甚真,公今高步挹清尘。
经传桐柏兼三洞,名在明廷接万神。
马过越山资浩气,花飞剡水正残春。
白云二友皆仙士,晤语多应一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