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春雨来,浓绿净于洗。
有禽自南翥,自呼不能已。
岂非湘川下,或自江左起。
黄陵见哀妃,白下感游子。
仍多忧其兄,宛转深树里。
汝兄今何在,荆棘日靡靡。
岂非囚空山,或已投逝水。
年深桎梏化,波冷皮肉死。
鹧鸪谨勿痛,此系造物理。
吾若破析言,汝恨入骨髓。
风吹慈竹林,苔晕上深紫。
吾亦念故乡,日夜梦邻里。
不如各归休,阙月照西鄙。
夜闻春雨来,浓绿净于洗。
有禽自南翥,自呼不能已。
岂非湘川下,或自江左起。
黄陵见哀妃,白下感游子。
仍多忧其兄,宛转深树里。
汝兄今何在,荆棘日靡靡。
岂非囚空山,或已投逝水。
年深桎梏化,波冷皮肉死。
鹧鸪谨勿痛,此系造物理。
吾若破析言,汝恨入骨髓。
风吹慈竹林,苔晕上深紫。
吾亦念故乡,日夜梦邻里。
不如各归休,阙月照西鄙。
这首宋诗《鹧鸪》是周文璞所作,以春雨夜闻鹧鸪啼鸣为引,引发诗人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境遇的联想。首句“夜闻春雨来,浓绿净于洗”描绘了春雨过后万物清新、翠绿如洗的画面。接着,“有禽自南翥,自呼不能已”写鹧鸪鸟从南方飞来,其叫声不断,唤起诗人的情感共鸣。
诗人由鹧鸪的叫声联想到湘江、江左等地,进而想到了黄陵的哀妃和白下的游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仍多忧其兄,宛转深树里”流露出对兄长的担忧,暗示其可能身处困境。“汝兄今何在,荆棘日靡靡”进一步揭示了兄长可能被囚禁在荒僻之地,生活困苦。
接下来,诗人想象兄长的悲惨遭遇,甚至可能已经死去,表达出深深的同情和无奈。“年深桎梏化,波冷皮肉死”运用比喻,形容兄长长期受苦,如同桎梏化为肌肤之痛,冰冷的波涛吞噬生命。诗人劝慰鹧鸪不必过于悲痛,因为这是世间万物生存的法则。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思乡之情,夜晚梦见家乡的邻里,却只能遥望西鄙的缺月,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各自归宿的期待。“不如各归休,阙月照西鄙”以月缺喻人生无常,希望各自安息,结束这番思绪。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人世沧桑和生离死别的深刻理解,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
小玉庞珠丽。俏携来、金谷园中,掠云描翠。
手挽香肩红树里,占尽温柔旖旎。
更带醉、潮添妩媚。
曾学鸳鸯池并浴,到巫峰、深处云偏腻。
鬓影颤,钗儿坠。谁知转眼生憔悴。
诧无端、轰雷掣电,惊翻叱利。
烟锁池塘拖弱柳,寂寞柴门空闭。
趁青鸟、衔书难寄。
从此章台人去杳,惜尊前、少个虞侯至。
肠欲断,心先碎。
春残一别,叹飘零又早,岁云暮矣。
我苦淹留君未返,天地沙鸥同似。
握手他乡,论心客舍,暂醉吹箫市。
寒灯促膝,低徊无限情思。
犹忆故里初逢,君年英妙,我亦称豪士。
曾得几场花下饮,倏忽吾衰将至。
雨棹烟帆,酒旗戏鼓,湿尽青衫泪。
此都郁郁,为君须亟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