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后何年奔入月,至今捣药兔长生。
一泓铅澒丹镕就,双杵云英玉琢成。
金粟树边秋有影,素娥台畔夜无声。
玄霜肯驻人间景,我亦乘桥出太清。
羿后何年奔入月,至今捣药兔长生。
一泓铅澒丹镕就,双杵云英玉琢成。
金粟树边秋有影,素娥台畔夜无声。
玄霜肯驻人间景,我亦乘桥出太清。
这首诗以嫦娥奔月的神话为背景,借捣药之兔、长生不老之药,以及月宫中的景象,表达了对长寿与仙界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铅澒”、“丹”、“玉琢”等,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月宫图景。
首句“羿后何年奔入月”,以羿(传说中的射日英雄)为引子,暗示时间的久远,嫦娥因何缘由飞升至月宫,引发读者遐想。接下来,“至今捣药兔长生”,点明月宫中常有捣药的兔子,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
“一泓铅澒丹镕就,双杵云英玉琢成”两句,通过“铅澒”、“丹”、“玉琢”等词汇,描绘了月宫中炼制仙丹的过程,充满了神秘与幻想。这里的“铅澒”可能指炼丹时使用的容器或材料,而“玉琢”则强调了成品的精美与珍贵。
“金粟树边秋有影,素娥台畔夜无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月宫的静谧与美丽。金粟树的秋影与素娥(嫦娥)台畔的夜晚,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暗示了仙境的超脱与纯净。
最后,“玄霜肯驻人间景,我亦乘桥出太清”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与追求。他认为,即使玄霜(可能象征着仙界的寒冷或难以触及)也愿意停留在人间的美景之中,而他自己也渴望能够跨越桥梁,进入那高远的太清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美丽的月宫世界,表达了对长寿、仙境及超越世俗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