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行寄俞仲宽察院》
《江行寄俞仲宽察院》全文
宋 / 释道潜   形式: 古风

潮回沙浦寒,月落山未晓。

驾言江上行,行远心亦悄。

茅屋两三家,鸡声闻缥缈。

轻风飐垂杨,芳枝何袅袅。

上有双鸣禽,下有蕙兰草。

蒸蒸物已繁,灼灼花更好。

时见赪尾鳞,跳波泳纹藻。

即事起幽情,情含结怀抱。

故交如参辰,咫尺旷烟岛。

红日已三竿,回辕白沙道。

但闻萧苇间,挐音飞杳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江边行舟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潮回沙浦寒,月落山未晓”,描绘了清晨江边的景象:潮水退去,沙滩上弥漫着寒意;月亮落下,山还未迎来黎明的曙光。这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接着,“驾言江上行,行远心亦悄”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乘舟于江上,随着舟行渐远,心中也渐渐生出一丝孤寂与沉思。这种情感的微妙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自我反思。

“茅屋两三家,鸡声闻缥缈”描绘了远处村落的宁静景象,鸡鸣声在空中飘渺传远,更添了几分乡村的恬淡与和谐。这一画面与前文的江面景象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生活场景的美。

“轻风飐垂杨,芳枝何袅袅”则转向对江边垂柳的描写,轻风拂过,柳枝随风摇曳,充满生机与活力。此处通过柳枝的动态,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

“上有双鸣禽,下有蕙兰草”描绘了一幅鸟语花香的画面,双禽在树梢鸣叫,蕙兰草在地面上绽放,两者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美感。

“蒸蒸物已繁,灼灼花更好”表达了万物生长的繁荣景象,花朵在阳光下更加鲜艳夺目,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与美好。

“时见赪尾鳞,跳波泳纹藻”则是对水中鱼儿的描写,赪尾鳞鱼在水中跳跃,激起层层波纹,藻类在水中悠然自得,展现出水下世界的生机勃勃。

“即事起幽情,情含结怀抱”点明了诗人由眼前景象引发的深沉思绪,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过往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故交如参辰,咫尺旷烟岛”运用比喻,将久别不见的老友比作相隔遥远的参星与辰星,即使近在咫尺,也仿佛被烟雾岛屿隔开,表达了对老友的深切思念。

“红日已三竿,回辕白沙道”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升至三竿高,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航行了一段距离,准备返回。

“但闻萧苇间,挐音飞杳杳”最后以舟行时的轻柔划水声结束,虽然声音渐远,但诗人的思绪却仍在继续,留下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

释道潜
朝代:宋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
猜你喜欢

夜坐

云散青霄露碧空,何如片片罥玲珑。

但知彻体无遮处,月落平原万里同。

(0)

非影慧潜行乞馀干临别示诗二首·其一

我病偷閒且闭关,相劳为众往他山。

调心多是近人处,抗互俱非大似顽。

(0)

复生松四首·其二

八十年前事莫论,轻烟重见吐灵根。

磊磊满腹谁堪委,历尽冰霜到石门。

(0)

前诗既成风雨拥窗就枕未能再题一首

濛濛春雨万峰深,别有清光寄夙心。

收拾閒情付明月,寒炉拥被又成吟。

(0)

山家二首·其二

流水潺潺犬吠声,乱林深处见人行。

分明不出此山外,踏尽前坡路转生。

(0)

忆阿字

长安东去一身孤,两度逢秋心事殊。

极塞月圆寒已栗,不知曾入玉关无。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