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画三首·其一》
《题画三首·其一》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稍稍凉思集,依依炎景流。

西风吹木叶,秋色满蘋州。

伊人何所怀,掇棹自夷犹。

青山在蓬底,白云宿船头。

沧波渺然去,仰见天汉浮。

飞尘暗岐路,回首正悠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

首句“稍稍凉思集”,点明了季节的转换,微凉的秋意逐渐聚集,预示着炎热的夏日即将过去。接着,“依依炎景流”则以拟人的手法,将炎夏缓缓流逝的情态生动地展现出来,赋予了季节更替以生命感。

“西风吹木叶,秋色满蘋州”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息。西风起,树叶随风飘落,一片片金黄的落叶铺满了大地,而远处的蘋州也被秋色染得一片金黄,展现出一幅壮丽的秋日图景。

“伊人何所怀,掇棹自夷犹”则转向对人物的描写,一位悠闲的渔夫,手持船桨,悠然自得地在水上划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或是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青山在蓬底,白云宿船头”两句,描绘了渔夫所乘之舟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青山映衬着小舟,白云仿佛也停泊在船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沧波渺然去,仰见天汉浮”则展示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对宇宙的遐想。随着小舟在广阔的江面上漂泊,诗人抬头望向天空,只见银河在夜空中缓缓流动,寓意着无限的宇宙奥秘和人生的渺小与广阔。

最后,“飞尘暗岐路,回首正悠悠”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纷扰的尘世如同歧路,让人迷失方向,而回首过去,又感到无限的悠长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證道歌·其一八七

去圣远兮邪见深,祖师肚里觅知音。

两个禅僧相借问,旧时佛法不如今。

(0)

證道歌·其二三四

火里生莲终不坏,念念劳生不自在。

彼既丈夫我亦然,舍短从长无挂碍。

(0)

證道歌·其九十八

招得来生不如意,得少为多儿子戏。

广大门庭不肯游,衔铁拖犁泥里睡。

(0)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七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古今人易老,无异霜凋草。

本根依旧青,不解寻元讨。

(0)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七一合相理分第三十

若能与么解,无买亦无卖。

问著不做声,咄他云作怪。

(0)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其十五

十方世界口相吞,不断圆音说普门。

唯有普庵知说处,一个穷人不著裈。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