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驱车过野桥,桥西一路上云霄。
我来自有平生志,不用移文远见招。
下马驱车过野桥,桥西一路上云霄。
我来自有平生志,不用移文远见招。
这首诗《马迹桥》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行者在经过马迹桥时的内心独白与自我期许。
首句“下马驱车过野桥”,生动地展现了行者穿越自然之中的场景,马蹄声与车轮滚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这里的“野桥”不仅指出了地点的偏远与自然的野趣,也暗示了行者的旅途可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第二句“桥西一路上云霄”,将视角从地面提升至云端,仿佛引导读者一同仰望,感受那条通往高远之路的壮丽景象。这一句不仅描绘了道路的蜿蜒曲折,更寓意着行者追求的目标高远,不畏艰难险阻。
接下来,“我来自有平生志”,直接点明了行者的内心世界——他有着坚定的人生理想与追求。这句话强调了个人意志的力量,表明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或挑战,行者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
最后一句“不用移文远见招”,则表达了行者对于外界干扰的淡然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志向与决心无需他人招引或认可,而是源自内心的呼唤与坚持。这不仅是对自身人格的自信,也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马迹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者在旅途中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抉择,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凉风飒飒雨声急,出门跬步苦沾湿。
山城拂地云雾深,河渚交流潢潦溢。
田夫野妇坐叹息,园中有枣不可食。
况复离离禾黍垂,及时不得收穫力。
一年百事望秋成,秋成奈此淫雨积。
谁哉为我诛云师,宛见青天行白日。
男亦欣欣女亦欢,有衣有食安家室。
忆昔年少登公堂,公堂开宴罗笙簧。
红烛传觞鹦鹉煖,锦笺落笔蛟龙翔。
贤侯爱客情无已,留连夜宿重帘里。
香消古鼎语未阑,月满雕梁眠未起。
中间契阔十年馀,千里关山恨索居。
何意今朝复相见,烹羊酾酒为欢娱。
愧我马蹄随计吏,朔风又捲河梁袂。
握手难忘父母邦,铭心佩感贤侯义。
贤侯之义孰与俦,冰壶玉鉴涵清秋。
报政行将觐明主,春花相约凤池头。
杜鹃变化有无宁复论,百鸟之中乃为众鸟尊。
以兹少陵托忠愤,再拜谓是古帝魂。
我来何处闻逸响,扁舟夜泊沅江上。
林霏拂岸滩风清,峡影沈波江月朗。
下远乍近鸣未休,听之转急如有求。
远客毋劳厌恼聒,少陵忠义方难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