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0)
注释
北台:超然台,在山东诸城县北城上。
堆盐:谢安侄儿咏雪,有“撒盐空中差可拟”句。
幌:帘幕。
马耳: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
刘叉: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
活动在元和年代。
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
翻译
黄昏时分,雨下得纷纷绵绵,夜里无风一片寂静,天气更加寒冷。
只觉得被褥没有丝毫暖意,就像水泼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经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为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误以为天将五更,其实是屋檐上的冰溜子。
早晨起来扫除积雪登上北台,只见一片茫茫,只有马耳山露出了双峰尖。
雪后初晴,城头乌鸦开始上下翻飞,路上融化的积雪车辆辗来压去,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
下雪了冻得诗人两肩收起来了,都起了鸡皮疙瘩。雪地所反射的光太耀眼了,照得双眼都花了。
大雪灭蝗虫,覆盖麦子,来年百姓麦子该会长得很茂盛。
本应歌颂瑞雪,但我已老病,诗力减退,只能空忆刘叉吟诵他的《冰柱》了。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深夜降雪后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静谧而又略带荒凉的情境。黄昏时分,细雨如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色渐浓,无风却预示着严寒即将来临。这两句营造了一种紧张而又静谧的氛围,为后文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这里通过对比手法,衾裯之湿冷如同泼水一般,与外面积雪形成鲜明对照。诗人巧妙地利用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和景象,既表达了室内的温暖与舒适,也映射出室外的寒冷与洁白。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五更即是黎明前的时刻,诗中写到这时候天已亮起,墙壁上的冰雪开始融化,滴水的声音清晰可闻。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情感。

“试埽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最后两句诗人提到自己在北台上用草帚清扫积雪,去观察马匹的情况。这里的“双尖”可能指的是马耳朵被雪覆盖后的形状。这段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心观察,也反映出他在严寒中关照生灵的一种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夜间降雪后景象的精致刻画,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偈四首·其三

见得彻,用时亲,相逢尽是个中人。

望空雨宝休誇富,无地容锥未是贫。

踏著秤磓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

(0)

偈颂十首·其七

岂弟张夫子,遗我径寸璧。

中有数个字,字字无人识。

(0)

睡起

蕙帐烟凝昼掩关,落花时节雨阑珊。

客来惊起还乡梦,绕屋春风绿树寒。

(0)

禅人写真请赞·其九

江上青山千万叠,水边茅屋两三间。

朝来无限扁舟过,何似渠侬把钓竿。

(0)

偈颂六十首·其三十四

心佛及众生,笑而还复喜。

笑喜本无根,缁素诚有旨。

千古万古人,几个识道理。道理深,何处寻。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0)

偈八首·其五

我疑千年苍玉精,化为一片秋水骨。

海神欲护护不得,一旦鳌头忽擎出。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