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楚净寒烟,高丘望渺然。
日斜虹带雨,野阔水浮天。
绝塞南来雁,长河北去船。
荒台题仲父,芜没几千年。
平楚净寒烟,高丘望渺然。
日斜虹带雨,野阔水浮天。
绝塞南来雁,长河北去船。
荒台题仲父,芜没几千年。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寺之上的壮丽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感。首联“平楚净寒烟,高丘望渺然”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冷而辽远的画面:平旷的原野上,寒烟轻绕,远处的山丘在视野中显得格外遥远,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
接着,“日斜虹带雨,野阔水浮天”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夕阳西下,彩虹横跨在雨后的天空,与广阔的田野和远处浮动的水面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丽图景。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后半部分“绝塞南来雁,长河北去船”则将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南飞的大雁和北行的船只,表达了对远方和迁徙的思考,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变迁和人世沧桑的感慨。大雁南飞是自然界的规律,而船只北行则可能象征着某种目的或命运的指引,两者都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最后,“荒台题仲父,芜没几千年”以一个具体的场景收尾,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联系起来。荒废的台基上,或许曾经有过某位重要人物的题名,如今却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只留下几千年后的诗人凭吊。这一句既是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寺山秋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玉峰高爱搀天碧,过眼云关无处觅。
才将呀豁向疏窗,已见峰棱翻瘦脊。
明月照出溪中水,清风扫遍岩边石。
悬崖绝磴疑可揽,白露苍烟俱咫尺。
天阴未彻山阴寒,雨声欲绝泉声乾。
须知物理有真妄,岂识道眼无殊观。
万象森严掌握内,大块俯仰毫芒间。
抽身更洗清净足,探历幽深非所难。
山僧作山真有以,诗人吟诗从此始。
意教妙手发天悭,戏取神功当众美。
君不见浣花野老深结庐,白盐赤甲龙虎趋。
清吟醉赏左右足,当时应笑秦鞭驱。
岸梅初放冰蕊,照水明洁。
妙手作羹未晚,奈暖乍寒轻,芳意沉结。
空庭过雨,苔渍香泥帘底滑。
凝望处、蔽日浮云,漫天飞絮已愁绝。
还静倚、回阑待月。正短竹、罢吹时节。
收起清铅旧泪,怕客子光阴,白了玄发。
春回故国,开尽千花休劝折。
尽车雷,梦中转,暗觉情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