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寺山秋望》
《寺山秋望》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平楚净寒烟,高丘望渺然。

日斜虹带雨,野阔水浮天。

绝塞南来雁,长河北去船。

荒台题仲父,芜没几千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寺之上的壮丽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感。首联“平楚净寒烟,高丘望渺然”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冷而辽远的画面:平旷的原野上,寒烟轻绕,远处的山丘在视野中显得格外遥远,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

接着,“日斜虹带雨,野阔水浮天”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夕阳西下,彩虹横跨在雨后的天空,与广阔的田野和远处浮动的水面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丽图景。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后半部分“绝塞南来雁,长河北去船”则将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南飞的大雁和北行的船只,表达了对远方和迁徙的思考,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变迁和人世沧桑的感慨。大雁南飞是自然界的规律,而船只北行则可能象征着某种目的或命运的指引,两者都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最后,“荒台题仲父,芜没几千年”以一个具体的场景收尾,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联系起来。荒废的台基上,或许曾经有过某位重要人物的题名,如今却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只留下几千年后的诗人凭吊。这一句既是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寺山秋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杂拟十首·其五

猗猗竹与桐,并生江之浔。

朝日照孙枝,夕风振瑶林。

凤皇天外来,飞下玉山岑。

栖枝食其实,气类无幽深。

夔伦不世出,斤斧倘见寻。

一截嶰谷管,一制薰风琴。

偶蒙识者赏,无穷出清音。

(0)

海棠

轻红淡白天然态,山杏溪桃不足多。

睡足精神閒蜡烛,酒酣肌肉捲香罗。

都官有隙遽如许,工部无情奈尔何。

流落幸遭苏玉局,一樽相对为君歌。

(0)

僧舍假山

玉峰高爱搀天碧,过眼云关无处觅。

才将呀豁向疏窗,已见峰棱翻瘦脊。

明月照出溪中水,清风扫遍岩边石。

悬崖绝磴疑可揽,白露苍烟俱咫尺。

天阴未彻山阴寒,雨声欲绝泉声乾。

须知物理有真妄,岂识道眼无殊观。

万象森严掌握内,大块俯仰毫芒间。

抽身更洗清净足,探历幽深非所难。

山僧作山真有以,诗人吟诗从此始。

意教妙手发天悭,戏取神功当众美。

君不见浣花野老深结庐,白盐赤甲龙虎趋。

清吟醉赏左右足,当时应笑秦鞭驱。

(0)

续梅花百咏·其七十六汉宫梅

满树开来白玉同,何人移置未央宫。

纵然雨露恩多沐,不及西湖月与风。

(0)

续梅花百咏·其十九折梅

水村山郭送香风,开到梅花景不同。

游玩竞夸春色好,新枝折得插瓶中。

(0)

看花回.和清真

岸梅初放冰蕊,照水明洁。

妙手作羹未晚,奈暖乍寒轻,芳意沉结。

空庭过雨,苔渍香泥帘底滑。

凝望处、蔽日浮云,漫天飞絮已愁绝。

还静倚、回阑待月。正短竹、罢吹时节。

收起清铅旧泪,怕客子光阴,白了玄发。

春回故国,开尽千花休劝折。

尽车雷,梦中转,暗觉情怀别。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