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静林诗僧已老》
《静林诗僧已老》全文
宋 / 文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七十吟中老,清风满旧林。

倚筇秋岸远,围衲夜房深。

未得云空在,将成月已沉。

生平苦如此,谁是识师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ìnglínshīsēnglǎo
sòng / wéntóng

shíyínzhōnglǎoqīngfēngmǎnjiùlín

qióngqiūànyuǎnwéifángshēn

wèiyúnkōngzàijiāngchéngyuèchén

shēngpíngshuíshìshíshīxīn

注释
七十:指年龄。
吟:诗歌。
清风:清凉的风。
旧林:古老的树林。
倚筇:倚杖。
秋岸:秋天的江岸。
围衲:穿着粗布衣裳。
夜房:深夜的房间。
云空:云层后的天空。
月已沉:月亮落下。
生平:一生。
苦:辛酸。
识师心:理解我的内心。
翻译
在七十岁的诗篇里我已老去,清风拂过古老的树林。
秋天倚杖遥望江边,夜晚在深宅内穿着粗布衣裳。
未能等到云开见月明,月亮已悄然落下。
一生的辛酸如此,谁能真正理解我的内心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诗僧在静谧森林中的独特生活状态。"七十吟中老,清风满旧林"表明诗僧已经年近七旬,居住在一片充满清风的古老森林之中,这里“七十”通常象征着高龄,而“清风”则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倚筇秋岸远,围衲夜房深"显示诗僧孤独地依靠在遥远的秋天河岸边,他的衣衫被寒风所侵袭,夜晚则住在幽深的小屋中。这里“倚筇”传达了一种寂寞之情,而“围衲”则形象地表达了诗僧对寒冷和孤独的体验。

"未得云空在,将成月已沉"这两句流露出诗僧对于精神寄托的渴望,他希望自己的心灵能飞扬于云端,但现实是尚未达到,甚至连那轮将要升起的明月也已经下沉。这里“未得”表达了未实现的愿望,“将成月已沉”则是一种对时光流逝和理想难以触及的感慨。

"生平苦如此,谁是识师心"最后两句,诗僧抒发了自己一生的苦恼,以及渴望有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真实感受。这里“生平”指代了一生的经历,“苦如此”则形容了一种深刻的痛苦和无奈,而“谁是识师心”则是在寻找那份知音,表达了诗僧对于理解和沟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位老诗僧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文同

文同
朝代:宋   字:与可   号:笑笑居士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生辰:1018~1079年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猜你喜欢

澹然亭八景有序·其一小有钟声

何处洞天称小有,疏钟点点出云间。

结庐自得寰中胜,入社僧同物外閒。

问字去来杨子宅,参禅日暮远公山。

总知至理归恬澹,习静应能共闭关。

(0)

送张子云赴选

逼侧歌残始见君,翩翩结束又离群。

三都十载推能赋,一日同舟重抚军。

客路山川烦应接,帝城风月与平分。

不知何地堪资画,却为苍生望已勤。

(0)

送林郡丞入觐二首·其二

万方玉帛归双凤,两地苍黔恋五羊。

愧我金城曾种柳,多君南国尚留棠。

褰帷满听循良颂,趋陛依然太守章。

简在只今询异等,承家况复有青箱。

(0)

答惟学王孙二首·其二

江山曾为远人留,记忆中朝意亦优。

策足久多行路叹,量才初试过都游。

宦情似奕今于昨,时序如流春复秋。

同调知君能念我,客星长望碧云头。

(0)

答亲友赠别十九首·其十二

樽酒河梁忆路岐,海天风雨正纷披。

鹿门已道终遗世,狗监何心更遇时。

升斗逢迎衣食累,关山迢递鹤琴知。

公车岁岁徵贤硕,草野能无念国危。

(0)

赠刘提盐署郡捕

三城苍赤幸依刘,筹策兵农事事优。

万灶牢盘供裕国,一方锁钥佐为州。

官閒未比曹疑马,俗易行看剑买牛。

盐铁不须持汉议,消弭兼颂富民侯。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