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幽栖意不深,出山未了住山心。
不知山鸟关何事,处处留人送好音。
莫道幽栖意不深,出山未了住山心。
不知山鸟关何事,处处留人送好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对山林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情感。首句“莫道幽栖意不深”,诗人以一种反问的语气开始,暗示了外界对于隐居生活可能存在的误解或偏见,强调了隐居并非表面的逃避,而是内心深处对自然、对宁静生活的深刻追求和认同。
接着,“出山未了住山心”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似乎在山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但又似乎总有一种力量驱使他离开,这种离开并非彻底的决绝,而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表现了他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与不舍。
“不知山鸟关何事,处处留人送好音”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山中的鸟鸣,本是自然界的寻常之物,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触动心灵的美妙乐章。这里的“好音”不仅指自然之声,更蕴含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之美的由衷赞美。通过山鸟的鸣叫,诗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山林生活的无限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它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的赞歌,也是一次对自我心灵世界的探索与反思。
匀碧宫绡。甚花幡碎剪,未飐花梢。
雨催萍散聚,浪逐絮浮漂。教人垂泪替魂销。
瘦裙掩、如风前柳腰。沧波远,料此夜、佩环空到。
人好。春已老。天际楚云,休遣明蟾照。
弄玉邀欢,戍笳吹恨,都付芳心萦绕。
一寸眉山不胜颦,换巢鸾凤羞多少。
长相思,最难堪、十载閒了。
曲池小槛生凉气。最怯客中情味。
徙倚水精帘,遥夜何曾睡。
北斗近京华,极望劳终岁。几时更、陌头连辔。
叹淹滞、未成归计。
万缕垂杨,千重芳草,远梦历历分襟地。
暗想擘笺时,定有沾衣泪。
一径秋阴,扶起瘦红,幽绪如叶。
惺忪绮怨罗愁,问讯晚霜心怯。
残妆洗未,最怜负尽浓春,撩人犹弄燕支雪。
南雁几时回,又花前伤别。痴绝。
旧香无据,新恨无端,枉教凄切。
不信衰迟,芳佩丁宁重结。
斜阳更远,等闲倚遍荒篱,馀寒拚共西园蝶。
拥髻梦中逢,话年时烟月。
垂虹犹是。好招手词仙,吟向烟水。
豪宕结羊裙,尽缠绵、吴丝怨泪。
江春留眼,蓦忆到、雪天环佩。拚醉。
问小蛾、此恨知未。
鸱夷漫怀旧隐,感漂蓬、江郎老矣。
卷里啼鹃,诉与同时青兕。候馆秋芜,戍楼寒吹。
梦醒何世。花共悴。多生枉负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