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对灯前影,时闻床下声。
要知因物付,何用不平鸣。
断续许多意,凄凉无限情。
谁家急砧杵,海内已休兵。
愁对灯前影,时闻床下声。
要知因物付,何用不平鸣。
断续许多意,凄凉无限情。
谁家急砧杵,海内已休兵。
此诗《蟋蟀》由明代诗人潘亨所作,通过对蟋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首句“愁对灯前影”,诗人独自面对孤灯,身影映在墙上,心中满是愁绪。这一句以景写情,营造出一种孤独、忧郁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时闻床下声”一句,通过细微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感。床下传来的声响,可能是蟋蟀的鸣叫,也可能是其他细微的自然声音,但在这寂静的夜晚,这些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加重了诗人的孤独和愁思。
“要知因物付,何用不平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无论是蟋蟀还是其他生物,它们的存在和行为都有其自然规律,无需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感到不平或不满。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暗示着人应当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
“断续许多意,凄凉无限情。”这两句继续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蟋蟀的鸣叫声时断时续,仿佛在诉说着复杂的情感,既有欢乐也有悲伤,既有希望也有绝望。这种情感的交织,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绪,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最后,“谁家急砧杵,海内已休兵。”这两句诗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在战乱年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动荡和不安,而如今“海内已休兵”,意味着社会趋于和平,人们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结束的喜悦之情。
综上所述,《蟋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情感、自然现象和社会变迁的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公来十日坐东轩,手自披云出朝日。
山川满目竟何有,波浪翻天同一湿。
诸门迭出惊异状,间道怀归终旧壁。
此行十里隔江河,何人更问维摩疾。
野人性似修行僧,长愿幽居近林麓。
南迁无计脱簪组,西归谁为栽松竹。
头上白云即飞盖,耳畔清泉当鸣玉。
洛川犹是冠盖林,更愿高飞逐黄鹄。
东西南北无住身,羯末封胡四男子。
彫锼不遣治章句,烂熳先令饱文字。
疏慵嗟我厉之人,生子夜中惟恐似。
传家粗足不愿余,同驾柴车还我里。
北风吹雪密还稀,雪势渐多风力微。
孤棹独依银世界,山川路绝欲安归。
晓风吹浪作银山,夜雪争妍布玉田。
风力渐衰波更恶,通宵撼我正安眠。
拥缆埋蓬不见船,船窗一点莫灯然。
幽人永夜歌黄竹,赖有丹砂暖寸田。
浊醪粗饭不成欢,白浪飞花雪作团。
窗外时来一双鸭,沉浮笑我不禁寒。
江面澄清雪未融,扁舟荡漾水无踪。
篙师不用匆匆去,遍看庐山群玉峰。
半亩清池藻荇香,一双鸂鶒竞悠扬。
来従碧涧巢安在,飞过重城毋自将。
野鸟似非官舍物,宰君昔是钓鱼郎。
直言愧比奇章老,得县无心更激昂。
清池定谁至,鸂鶒自来驯。
知我无伤意,怜渠解托身。
桥阴栖息稳,岛外往来频。
勿食游鱼子,従交长细鳞。
身老与世疏,但有世外缘。
五年客江西,扫轨谢往还。
依依二三老,示我马祖禅。
身心忽明旷,不受垢污缠。
偶成江东游,欲别空凄然。
缘散众亦去,飘若风中烟。
〈高安三长老,与之甚熟,别后文老去洞山,聪老去圣寿,全老化去。
〉华阳本荒邑,缁素明星悬。
偶然得老尉,旧依育王山。
琏公善知识,不见十九年。
我昔未闻道,问以所入门。
告我従信人,授我普眼篇。
冉冉百尺松,起自一寸根。
南归发尽白,尺书今始传。
不知邻邑中,乃有门人贤。
百里走相访,触热汗雨翻。
怀中出诗卷,清绝如断蝉。
我适病寒热,气力才绵绵。
空斋默相向,欲语不能宣。
未暇答佳意,归锡锵金环。
空有维摩病,愧无维摩言。
《送琳老还大明山》【宋·苏辙】身老与世疏,但有世外缘。五年客江西,扫轨谢往还。依依二三老,示我马祖禅。身心忽明旷,不受垢污缠。偶成江东游,欲别空凄然。缘散众亦去,飘若风中烟。〈高安三长老,与之甚熟,别后文老去洞山,聪老去圣寿,全老化去。〉华阳本荒邑,缁素明星悬。偶然得老尉,旧依育王山。琏公善知识,不见十九年。我昔未闻道,问以所入门。告我従信人,授我普眼篇。冉冉百尺松,起自一寸根。南归发尽白,尺书今始传。不知邻邑中,乃有门人贤。百里走相访,触热汗雨翻。怀中出诗卷,清绝如断蝉。我适病寒热,气力才绵绵。空斋默相向,欲语不能宣。未暇答佳意,归锡锵金环。空有维摩病,愧无维摩言。
https://shici.929r.com/shici/JRT2rd.html
客心凛凛怯寒冰,拥褐无言夜漏深。
河伯似知归意速,风号西北故相禁。
春来归梦剧飞凫,夜半流澌拥舳舻。
似胜去年彭蠡口,雪封庐岳浪翻湖。
朝来县令借长船,仍遣千夫上下牵。
不惜琼瑶分众手,贪看雪片满河壖。
轻纨破碎佩环流,颠倒锵鸣乱触舟。
解绋投篙曾不顾,不知何处拥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