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状如兽,片月来点睛。
虽云巧相合,望去如画成。
少焉月相左,云亦枝叶生。
流光本无碍,空际惟孤明。
我妄当在目,因目咸可名。
正恐所见浊,兼虑淆太清。
难将须臾影,试语终身盲。
夜深月犹落,云敛天更晴。
此景已陈迹,戏论谁当评。
黑云状如兽,片月来点睛。
虽云巧相合,望去如画成。
少焉月相左,云亦枝叶生。
流光本无碍,空际惟孤明。
我妄当在目,因目咸可名。
正恐所见浊,兼虑淆太清。
难将须臾影,试语终身盲。
夜深月犹落,云敛天更晴。
此景已陈迹,戏论谁当评。
这首清代乌尔恭阿的《九月十日夜望云月偶书此数语》描绘了夜晚云月相映的景象。首句“黑云状如兽,片月来点睛”形象地写出乌云如猛兽般翻腾,而月亮犹如点睛之笔,为画面增添亮点。接下来,“虽云巧相合,望去如画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赏,认为这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
“少焉月相左,云亦枝叶生”描述了月儿移动,云朵也仿佛有了枝叶的变化,动态感十足。诗人感慨“流光本无碍,空际惟孤明”,意指月光不受云遮挡,依然明亮,空旷的天际显得孤独而清晰。
然而,诗人意识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能影响他人,担心“我妄当在目,因目咸可名”,即自己的偏见可能给观者带来误解。他担忧美景被世俗眼光污染,或混淆了真正的清净之美。“难将须臾影,试语终身盲”表达了这种忧虑,暗示美景难以用言语传达给那些无法感知的人。
最后,诗人以“夜深月犹落,云敛天更晴”收尾,描绘了月落云散后天空的宁静与晴朗,感叹这样的美景已成为过去,无人能准确评价其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从来江左夷吾,大名迥诸出公右。
金堂玉室,瑶林琼树,龙麟蟠走。
志在神皋,气雄云梦,十吞八九。
问三槐盛事,当年初度,人应羡、青毡旧。
说与文章太守。庆千秋、好为亲寿。
冰桃雪藕,霞裾月佩,莺鸾歌奏。
雨熟西畴,星躔南极,宝香凝昼。
趁新凉,便约乘云绕日,饮天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