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已足悲,如何反加一。
历乱数回风,低徊惜往日。
寻幽竟夕吟,不见所俦匹。
拟从沧海填,颇畏天河溢。
安得乘槎人,相依帝子膝。
机丝夜夜纶,愁绪朝朝失。
秋三已足悲,如何反加一。
历乱数回风,低徊惜往日。
寻幽竟夕吟,不见所俦匹。
拟从沧海填,颇畏天河溢。
安得乘槎人,相依帝子膝。
机丝夜夜纶,愁绪朝朝失。
这首诗名为《释愁五章(其二)》,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诗中以秋风为引子,抒发了深沉的愁绪。
首句“秋三已足悲,如何反加一”开篇即点出愁绪的源头,秋天的悲凉已经足够让人感伤,为何还要增添一分愁苦?接着“历乱数回风,低徊惜往日”描绘了秋风的纷乱与低回,表达了对往日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寻幽竟夕吟,不见所俦匹”则进一步深化了愁绪的主题,诗人独自在幽静处吟咏,却找不到可以倾诉心事的伴侣,孤独与愁苦更加深重。接下来“拟从沧海填,颇畏天河溢”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要填补内心的愁苦,但又担心愁绪如同天河般泛滥,无法自控。
最后,“安得乘槎人,相依帝子膝。机丝夜夜纶,愁绪朝朝失。”诗人渴望能找到一个能够理解自己愁绪的人,能够在帝子膝下相伴,共同面对愁绪。然而,现实却是夜夜编织机丝,愁绪却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愁绪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解脱愁苦的深切渴望。
雪意垂垂,算天为、风流酝酿。
便催得、蕊宫仙子,队移仙仗。
明月珠连湘浦合,清风佩过秦楼响。
带天香、郁郁碾云軿,通宵降。
温玉枕,销金帐。
花烛下,狨毡上。
这英才美貌,一双不枉。
鸾凤镜明栖彩翼,鸳鸯被阔翻新浪。
祝君莫学画眉痴,如张敞。
长风送月,近中秋、更无一点尘俗。
绛阙真仙来瑞世,昨夜翔鸾飞鹄。
奕世登科,诸昆竞秀,名盖天南北。
持心恬退,更能韫椟藏玉。
须信宪幕平反,据经议狱,全活阴功足。
川泳云飞宾主意,荐剡新翻浓墨。
一路欢声,几多和气,吹作长生曲。
赐环促召,清班两鬓长绿。
银漏穿花,星河浅、窗胧曙色。
烧蜜炬、锦帏春煦,瑞烟濛幂。
堂上金钗行十二,庭前珠履三千客。
捧流霞、潋滟玉东西,歌声溢。
全五福,知无敌。
来百禄,知无极。
抱龙骧勋策,小劳公力。
袖内光藏神武剑,他年待正天西北。
顾贱夫、何可共功名,攀麟翼。
绿鬓将军,是人道、天生韩霍。
最奇处、虎头燕颔,龙韬豹略。
卧护懒通天子诏,长驱爱把匈奴缚。
我皇家、许样大乾坤,身难著。
试问我,青原约。
君合再,青油幕。
这兵书一卷,怎生闲却。
万里城边须饮马,八公山上多鸣鹤。
待归来、依旧执金吾,凌烟阁。
在昔尝闻,老彭祖、寿龄八百。
试屈指、我公今岁,才方八八。
乙百更添三十六,算来总是公年月。
对梅花、时候庆生朝,真欢悦。
儿既劝,金蕉叶。
孙又把,沉檀爇。
喜儿孙满目,芝兰英发。
笑问堂前王母看,而今几度蟠桃结。
道当时、亲手共栽培,何须说。
细读箕畴,洛书字、六旬有五。
试屈指、我公今岁,恰符其数。
五福备全几坎九,既言一寿还称富。
乃今知、好德与康宁,皆由天与。
记当日,崧生甫。
喜今夕,逢初度。
看儿孙鼎盛,贺宾旁午。
炉暖博山腾麝馥,杯擎琥珀斟香醑。
问千秋千岁与谁同,西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