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是书生立战功,何须地望素崇隆。
毛锥欲扫千军壁,猿臂能开六石弓。
三楚知心思赠剑,一身是胆识丸熊。
珊鞭得意东归去,好著金貂禦朔风。
喜是书生立战功,何须地望素崇隆。
毛锥欲扫千军壁,猿臂能开六石弓。
三楚知心思赠剑,一身是胆识丸熊。
珊鞭得意东归去,好著金貂禦朔风。
这首诗《晤熊岳军尉法麟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书生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独特风采。
首句“喜是书生立战功”,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了书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喜悦之情。接着,“何须地望素崇隆”一句,表达了对英雄不问出身,能力与地位无关的肯定态度。接下来的“毛锥欲扫千军壁,猿臂能开六石弓”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书生手持笔(毛锥)如扫千军,臂力惊人能拉开重达六石的强弓,展现了其非凡的才智与武艺。
“三楚知心思赠剑,一身是胆识丸熊”进一步赞扬了书生不仅有勇有谋,还深得人心,甚至得到了三楚之地的敬重,愿意赠剑以表敬意。同时,通过“一身是胆识丸熊”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书生的勇敢和智慧如同熊一般,令人敬畏。
最后,“珊鞭得意东归去,好著金貂禦朔风”两句,描绘了书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后得意洋洋地东归,未来将佩戴金貂(古代官职标志),抵御北方的寒风,预示着他的辉煌成就和未来的荣耀。
整首诗通过对书生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独特风采的描绘,既展现了个人的才华与勇气,也体现了对英雄不问出身,能力至上的价值观念,以及对英雄未来的美好祝愿。
阆风元不隔扃扉,桑柘筠匼匝围。
溪贯一原藏曲折,山罗万象欲腾飞。
仙坛起雾成丹灶,玉女披霞作彩衣。
寂寂幔亭天籁息,笙箫疑向夜深归。
东风吹物,渐入韶华媚。
和气散千门,更灵鹊、前村报喜。
月宫仙子,昨夜下瑶台,人传道,诞兰房,喜把金盆洗。
中郎传业,此事今如意。
遥想画堂中,有葱葱、云烟滃瑞。
休言前日,玉燕不来投,看释氏,到明年,又送麒麟至。
驼褐倚禅榻,丝鬓飏茶烟。
谁知老子方寸,历历著千年。
试问汗青馀几,一笑腰黄萦梦,我自乐天全。
出处两无累,赢取日高眠。
八千里,西望眼,断霞边。
弁苍苕碧,随分风月不论钱。
执手还成轻别,何日归来投社,玉海得同编。
经世付时杰,觅个钓鱼船。
晓凉散策,恨西风不贷,一池残绿。
谁与冰轮撝玉斧,恰好今宵圆足。
树杪翻光,莎庭转影,零乱昆台玉。
荡胸清露,闲须浇下醽醁。
休问湖海飘零,老人心事,似倚岩枯木。
万里亲知应健否,脉脉此情谁属。
世虑难平,天高难问,倚遍阑干曲。
不妨随寓,买园催种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