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道相知最乐篇》
《与道相知最乐篇》全文
宋 / 晁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人多乐于新相知,又多悲于生别离。

唯能与道相知久,如鱼乐水无暌时。

乐道至乐非常乐,宜真造适潜熙怡。

逌然在心不在境,安能更与白云期。

(0)
注释
人多:许多人。
新相知:新认识的朋友。
生别离:生离死别。
唯能:唯有。
道:真理或原则。
相知久:长久相伴。
如鱼乐水:像鱼在水中快乐。
无暌时:没有分离的时候。
乐道:以追求真理为乐。
非常乐:超越一般的快乐。
宜:适宜。
造适:创造舒适。
潜熙怡:潜心喜悦。
逌然:悠然自得。
在心:在内心。
不在境:不在于外界。
安能:怎能。
更与:再与。
白云期:期待与白云共度。
翻译
人们大多喜欢结识新朋友,却又常常因离别而悲伤。
只有与真理之道长久相伴,如同鱼儿在水中自在无间。
追求真理的快乐超越一般,适宜真实地享受宁静和欢愉。
心境悠然,不在于外在环境,怎能再去期待与白云为伴。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与道相知的深刻体悟和喜悦之情。首句“人多乐于新相知, 又多悲于生别离”指出世间人际关系中的欢聚与离别,都是常态,但诗人却超然物外,独享心灵的自在。

“唯能与道相知久,如鱼乐水无暌时”则表明诗人认为,只有与“道”的相知才是持久且纯粹的,如同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没有任何隔阂。这里的“道”,指的是道家哲学中的宇宙法则和自然规律。

接着,“乐道至乐非常乐,宜真造适潜熙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与“道”相知所带来的极致快乐,这种快乐是超越世俗的,是内心深处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逌然在心不在境,安能更与白云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精神状态的珍视,他认为这种心灵的自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是无法用凡俗的誓言来衡量的。这里的“白云”,往往象征着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诗人对于修道生活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抒情,通过对比世间纷扰的人际关系与与“道”相知的宁静喜悦,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达到心灵至乐状态的向往。

作者介绍
晁迥

晁迥
朝代:宋

(948~1031)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人,后徙彭门。除右司谏,知制诰,判尚书刑部。后又献斧扆慎刑箴、大顺审刑无尽灯颂凡五篇。累官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时修礼文之事,诏令多出其手。屡请老,以太子少保致仕。迥善吐纳养生之术,性乐易宽简,服道履正,历官莅事,未尝挟情害物。真宗数称为好学长者。卒,谥文元。迥著有翰林集三十卷,道院集十五卷,法藏碎金录十卷,及耆智馀书、随因纪述昭德新编各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