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近清明杨柳新,玉河桥畔少车尘。
都门送别应无数,不许临岐折赠人。
节近清明杨柳新,玉河桥畔少车尘。
都门送别应无数,不许临岐折赠人。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京城郊外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人文情感。
首句“节近清明杨柳新”,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节前夕,杨柳正吐露新绿,春意盎然。这不仅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以及生命循环的美好寓意。
次句“玉河桥畔少车尘”,将视角转向城市边缘,玉河桥边显得格外宁静,车马稀少,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静谧祥和的氛围。这样的环境设定,为后文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
第三句“都门送别应无数”,直接点出了场景中的主要活动——送别。在京城的大门(都门)前,人们因各种原因而离别,送别的人数不胜数。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离别的频繁,也暗含了离愁别绪的主题。
最后一句“不许临岐折赠人”,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在即将分别之际,人们往往希望留下一些纪念,以寄托对未来的思念。然而,在这里,“不许”二字却表达了某种限制或遗憾,可能是因为某些不可抗力或规矩所限,无法实现折柳相赠的愿望。这种无奈与深情交织的情境,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情感更为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的描写,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展现了古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感知,以及在离别时刻的细腻情感表达。
渥洼之驹走千里,雪花凝寒吹不起。
将军仗剑出洪都,南来手挽天河水。
天河直与东海通,槫桑虬枝挂弯弓。
旌旗倒射海底日,金鸦夜啼华顶峰。
彼州之人迎我侯,此州之人不可留。
顺风吹帆疾如马,绿水荡漾芙蓉秋。
九日黄花一尊酒,手把茱萸当杨柳。
将军自有谷城书,勋业传家垂不朽。
棠梨花落春沈沈,美人隔窗鸣素琴。
一弹离鸾之古调,再理别鹤之哀音。
百年夫妇愿谐老,岂信红颜不常保。
昔如南山连理枝,今作秋风断根草。
牵牛织女两相望,一旦化为参与商。
愿郎长开故箧笥,念妾莫换新衣裳。
巴水雪消流浩浩,三峡猿声啼不了。
舟人挂帆南斗低,斑竹林深鸡唱晓。
大船小船相逐来,小船先待大船开。
黄陵庙前风浪恶,小船还依大船泊。
共祷龙神抛纸钱,珓杯凶恶听巫言。
但祝远人心地好,乌纱巾上有青天。
星中之君号文昌,开辟造化分玄黄。
脩髯玉立颀而长,黼黻云汉昭天章。
驾风鞭霆游八荒,下视九点烟苍苍。
我欲从之翱且翔,翩然骑云朝紫皇。
勾陈玄武森在傍,呈琅玕兮沐恩光。
是用作歌孝友张,福我寿我期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