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何处是通津,陆有飞蓬水有蘋。
赋禀但随升斗禄,姓名常后百千人。
趋炎未肯施先足,耐冷何须便曲身。
祗有鸣埙恐难继,此心端欲避芳尘。
飘零何处是通津,陆有飞蓬水有蘋。
赋禀但随升斗禄,姓名常后百千人。
趋炎未肯施先足,耐冷何须便曲身。
祗有鸣埙恐难继,此心端欲避芳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次蘋字韵即事》。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感慨和对未来前途的担忧。
"飘零何处是通津,陆有飞蓬水有蘋。"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困顿与无奈,以及对远方或理想境界的向往。"飘零"形容尘世的混乱和个人的迷茫,"通津"则指通向彼岸的路径,而"陆有飞蓬水有蘋"则是借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
"赋禀但随升斗禄,姓名常后百千人。"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赋禀"指的是官职或俸禄,"但随升斗"意味着这些都只是跟随时间的推移而来去自如,而"姓名常后百千人"则表达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易忘。
"趋炎未肯施先足,耐冷何须便曲身。"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坚持与独立的人格特质。在炎热的夏天不急于伸脚,在严寒的冬日也不轻易弯腰,这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我要求,也反映出诗人不随波逐流、保持个性和原则的态度。
"祗有鸣埙恐难继,此心端欲避芳尘。"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前途的担忧,以及希望脱离世俗纷争的心愿。"祗有鸣埙"指的是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发出清高的声音,而"恐难继"则是对这种声音能否持续的担心;"此心端欲避芳尘"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纯洁之心,远离世间的喧嚣与污浊。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形象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
流年冉冉不曾停,合向劳生养道情。
万物已怜成复象,一阳还见动勾萌。
南躔日转阶前影,北陆风吹树杪声。
看即东宫布时令,绿杨堤上有闲行。
梵书五顶清凉府,冬冰夏雪无炎暑。
我来七月秋正寒,何况萧萧岩谷雨。
偶尔云开煦气生,溶溶满目烟光聚。
真容古基鹫峰寺,高山之麓雄今古。
西方楼观缥缈间,粲然金碧莲华宇。
悬崖峻岭架大木,神物所持凭险阻。
金珰垂空殿檐响,森森铁凤相交舞。
忆昔文殊出火宅,金刚宝窟通真土。
牵牛老人饮玉泉,二子一犬随贫女。
变化无方利有情,知是西天七佛祖。
重闻清凉境界真,无穷陈迹书妙语。
我有诚心颇出群,瑞应神奇目亲睹。
须臾光相现咫尺,玉洞金灯明可数。
松影摇空山谷中,夜寂太阴隐龙虎。
丹楼碧阁香案前,敬畏生心谁敢侮。
从来昏迷如梦回,前三后三慎莫取。
我今不作前后想,香烟稽首清凉主。
《游台感兴古风》【宋·李师圣】梵书五顶清凉府,冬冰夏雪无炎暑。我来七月秋正寒,何况萧萧岩谷雨。偶尔云开煦气生,溶溶满目烟光聚。真容古基鹫峰寺,高山之麓雄今古。西方楼观缥缈间,粲然金碧莲华宇。悬崖峻岭架大木,神物所持凭险阻。金珰垂空殿檐响,森森铁凤相交舞。忆昔文殊出火宅,金刚宝窟通真土。牵牛老人饮玉泉,二子一犬随贫女。变化无方利有情,知是西天七佛祖。重闻清凉境界真,无穷陈迹书妙语。我有诚心颇出群,瑞应神奇目亲睹。须臾光相现咫尺,玉洞金灯明可数。松影摇空山谷中,夜寂太阴隐龙虎。丹楼碧阁香案前,敬畏生心谁敢侮。从来昏迷如梦回,前三后三慎莫取。我今不作前后想,香烟稽首清凉主。
https://shici.929r.com/shici/S9r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