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事庐山远,精舍虎溪东。
朝阳照瀑水,楼阁虹霓中。
骋望羡游云,振衣若秋蓬。
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
古寺历头陀,奇峰扳祝融。
南登小桂岭,却望归塞鸿。
衣裓贮文章,自言学雕虫。
抢榆念陵厉,覆篑图穹崇。
远郡多暇日,有诗访禅宫。
石门耸峭绝,竹院含空濛。
幽响滴岩溜,晴芳飘野丛。
海云悬飓母,山果属狙公。
忽忆吴兴郡,白蘋正葱茏。
愿言挹风采,邈若窥华嵩。
桂水夏澜急,火山宵焰红。
三衣濡菌露,一锡飞烟空。
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
古来赏音者,燋爨得孤桐。
昔事庐山远,精舍虎溪东。
朝阳照瀑水,楼阁虹霓中。
骋望羡游云,振衣若秋蓬。
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
古寺历头陀,奇峰扳祝融。
南登小桂岭,却望归塞鸿。
衣裓贮文章,自言学雕虫。
抢榆念陵厉,覆篑图穹崇。
远郡多暇日,有诗访禅宫。
石门耸峭绝,竹院含空濛。
幽响滴岩溜,晴芳飘野丛。
海云悬飓母,山果属狙公。
忽忆吴兴郡,白蘋正葱茏。
愿言挹风采,邈若窥华嵩。
桂水夏澜急,火山宵焰红。
三衣濡菌露,一锡飞烟空。
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
古来赏音者,燋爨得孤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他对于朋友即将前往之地的向往与赞美。全诗语言古朴,意境遒远,充满了对自然山水的深切感悟和对僧侣生活的理想化描绘。
开篇“昔事庐山远,精舍虎溪东”两句,便设置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接着,“朝阳照瀑水,楼阁虹霓中”将景与建筑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意境。
“骋望羡游云,振衣若秋蓬”中的“骋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水的向往之情,而“振衣若秋蓬”则透露出一丝淡泊名利的超脱态度。紧接着,“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中,诗人在旧居独处之时,不禁思念远方的朋友,心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古寺历头陀,奇峰扳祝融”两句,更进了一层,将僧侣生活与壮丽山川紧密相连,展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随后的“南登小桂岭,却望归塞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前往之地的无限向往。
“衣裓贮文章,自言学雕虫”中,“衣裓”指的是古时士人的装束,而“贮文章”则暗示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和积累。“自言学雕虫”则是诗人谦虚地表达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接下来的几句:“抢榆念陵厉,覆篑图穹崇。远郡多暇日,有诗访禅宫。”通过“抢榆”、“覆篑”等字眼,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修养的向往。
“石门耸峭绝,竹院含空濛。幽响滴岩溜,晴芳飘野丛。”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再次强化了自己对于清净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海云悬飓母,山果属狙公。忽忆吴兴郡,白蘋正葱茏。”这几句诗,则是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的赞美。
最后,“愿言挹风采,邈若窥华嵩。桂水夏澜急,火山宵焰红。三衣濡菌露,一锡飞烟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以及对朋友即将前往之地的美好生活的祝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僧侣生活理想化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凉飙霁雨。
万叶吟秋,团团翠深红聚。
芳桂月中来,应是染、仙禽顶砂匀注。
晴光助绛色,更都润、丹霄风露。
连朝看、枝间粟粟,巧裁霞缕。
烟姿照琼宇。
上苑移时,根连海山佳处。
回看碧岩边,薇露过,残黄韵低尘污。
诗人谩自许。
道曾向、蟾宫折取。
斜枝戴,惟称瑶池伴侣。
雪余蒲苇衬沙黄,野水寒清雁半翔。
柳下摇风云漠漠,飞鸣应喜下潇湘。
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上圣中兴,严恭问寝,宫庭正和悦。
看寿筵高启,龙香低转,声入霓裳,檀槽新拨。
翠衮同行乐,钧韶奏、喜盈绛阙。
倾心愿、亿载慈宁,醉赏闲风月。
宝苑明春,青霞射晚,六幕云闲风静。
茂林修竹昂霄,素月照人澄莹。
梅花十顷,递暗香、琼瑶真景。
散万斛金莲,崇山秀岭,尽开花径。
真个好、月灯相映。
真个乐、圣驾游幸。
四部箫韶,群仙奏乐,万光耀境。
玉华不夜,向洞天、暖烟回冷。
好大家、酒色醺醺,任教漏移花影。
清明池馆,芳菲渐晚,晴香满架笼永昼。
翠拥柔条,玉铺繁蕊,袅袅舞低襟袖。
秀蓓凝浩露,疑挂六铢衣绉。
檀点芳心,体薰清馥,粉容宜捻春风手。
肯与芝兰共嗅。
向夜阑凝月,素芳依旧。
翦取长梢,青蛟喷雪,挽住晓云争秀。
楼上人未去,常恐风欺雨瘦。
红绡收取,举觞犹喜,窨得醺醺酒。
拱皇图,御宝历,上圣垂衣。
旰食亲万机。
海宇熙熙。
登寿域,瑞霞彩云常捧日。
花阴麦垅四民齐。
宫卫仗肃,阆苑瑶池。
台殿倚晴晖。
当盛际。
风俗美。
寻胜事。
人物总游嬉。
太平何处,知不摇征旗摇酒旗。
四方感格臻上瑞。
官家闲暇宴芳菲。
千万岁。
嘉会明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