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朝金殿,千秋遇圣君。
九夷瞻北极,万国靡南熏。
盛烈排轩后,崇凌压汉文。
灵知河泷士,兴断高乡云。
七载朝金殿,千秋遇圣君。
九夷瞻北极,万国靡南熏。
盛烈排轩后,崇凌压汉文。
灵知河泷士,兴断高乡云。
这首挽歌,描绘了在唐末宋初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一位忠诚臣子对明君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诗中“七载朝金殿,千秋遇圣君”两句,开篇即以时间跨度之长,强调了臣子与君主相遇相知的珍贵,以及其忠诚服务的长久。接下来,“九夷瞻北极,万国靡南熏”则通过地理方位的描述,展现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不仅限于一国之内,而是跨越了边疆,影响到了四方,象征着君主的威望和臣子的忠心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盛烈排轩后,崇凌压汉文”两句,进一步赞扬了君主的功绩超越了历史上的轩后(黄帝)和汉文帝,暗示君主的成就非凡,臣子对其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最后,“灵知河泷士,兴断高乡云”则表达了对君主智慧和德行的赞美,认为其如同深邃的河流和广阔的天空,影响深远,不可估量。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通过对君臣关系的深情描绘,既展现了对逝去君主的哀悼,也体现了对忠诚与贤明君主的崇高颂扬,是那个时代复杂情感与深刻历史记忆的凝练表达。
乡人长幼班以年,戚烟远近合以连。
未如骨肉金石坚,祖孙父子其属天。
诗人一炷仓稊烟,玉川拜后撄宁前。
如念尔祖思厥先,非真有闻胡傅焉。
汉馀师法忌袭沿,谱系散落观者眩。
玉川摇首吾不然,持此薄命将谁妍。
尚来得法双膝穿,老矣重任犹承肩。
有能一鏃直我弦,两手付汝□□□。
君不见大书深刻开重元,偏四大海求其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