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半岭照松关,初地幽栖少室山。
僧磬自鸣林鸟静,天风不动石萝闲。
悬岩五乳青冥外,古树三花杳霭间。
闻道折芦人去远,锡飞常带白云还。
夕阳半岭照松关,初地幽栖少室山。
僧磬自鸣林鸟静,天风不动石萝闲。
悬岩五乳青冥外,古树三花杳霭间。
闻道折芦人去远,锡飞常带白云还。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少室山的松关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人选择在初地幽栖的少林寺中住宿,周围环境清幽,只有僧人的木鱼声在寂静的林中回荡,显示出禅意与自然的和谐。微风吹过,连石上的藤萝都显得悠闲自在。山崖峭壁之上,青翠的树木在远方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诗人听说有人折下芦苇离去,那人的锡杖常常带着白云归来的画面,更显出山中生活的超脱与诗意。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林寺的自然风光和禅宗意境,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