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栉裁脩竹,荧荧粲寒光。
浮筠凝烟雾,疏节留雪霜。
甘寝百疾解,侧身夏日长。
此时四海波,亦已如探汤。
嗟我智虑短,苟为安一床。
栉栉裁脩竹,荧荧粲寒光。
浮筠凝烟雾,疏节留雪霜。
甘寝百疾解,侧身夏日长。
此时四海波,亦已如探汤。
嗟我智虑短,苟为安一床。
这首诗描绘了竹床的清雅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床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魅力。
首句“栉栉裁脩竹”,以“栉栉”形容修竹排列整齐的样子,仿佛刚从大自然中精心挑选并裁剪而成,展现出竹床的自然与精致。接着“荧荧粲寒光”,描绘出竹床在微光下闪烁的光芒,既冷冽又明亮,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氛围。
“浮筠凝烟雾,疏节留雪霜”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竹子比作浮动的绿筠,凝结着烟雾,其节疏而留有雪霜的痕迹,形象地表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历经风霜的沧桑感。
“甘寝百疾解,侧身夏日长”则表达了竹床给人带来的舒适与安宁。在竹床上休息,可以解除百病,即使是在炎热的夏日,侧身而卧也感到无比的凉爽与舒适。
最后,“此时四海波,亦已如探汤”,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在竹床旁的平静与和谐,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如同热水般温暖而宁静。这不仅体现了竹床的实用价值,更蕴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嗟我智虑短,苟为安一床。”诗人自谦自己的智慧有限,但仍然满足于找到一个舒适的竹床作为安身之所,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与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床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与实用价值,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
桥门并驰道,车毂声摩空。
重廊隔嚣鬨,阒若林峦中。
黎明寮寀集,联骑纷蹄鬃。
交情金兰契,晤语药石攻。
翰墨时间作,辞气争豪雄。
微踪幸接武,徒愧劳无功。
轩窗鉴晴日,檐外鸣春虫。
沉迷惊节物,饮啄嗟樊笼。
沂风渐澹荡,璧水初冲融。
坐想名园花,芳菲衒青红。
儒宫异拘窘,胡为苦匆匆。
来时招客醉,驾言与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