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平堤柳绕垣,重来又隔几寒暄。
轻鸥似解随人意,老马犹能识寺门。
千载高情彭泽社,百年幽事杜陵村。
王郎亦有携琴兴,聊共清风石上尊。
流水平堤柳绕垣,重来又隔几寒暄。
轻鸥似解随人意,老马犹能识寺门。
千载高情彭泽社,百年幽事杜陵村。
王郎亦有携琴兴,聊共清风石上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旧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情感。首联“流水平堤柳绕垣,重来又隔几寒暄”以平缓流动的河水、堤岸和环绕的柳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怀旧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颔联“轻鸥似解随人意,老马犹能识寺门”运用拟人手法,轻盈的鸥鸟仿佛理解了诗人的思绪,老马还能辨认出寺院的大门,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和谐关系。
颈联“千载高情彭泽社,百年幽事杜陵村”引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将诗人的情感与历史人物彭泽(陶渊明)和杜陵(杜甫)相联系,表达了对古人高洁情操的敬仰以及对乡村幽静生活的向往。尾联“王郎亦有携琴兴,聊共清风石上尊”则以王郎(可能指王维或其他诗人)为例,展现了诗人自己在清风明月下的雅兴,与自然美景相得益彰,体现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飞幰轻舆御暖风,款门何事日憧憧。
芳荣满槛丹青丽,秾秀当轩紫翠重。
石几拜嘉才径尺,云天无际挺孤峰。
更烦指似麻坛路,万壑千岩借一筇。
随牒走千里,携家恰二年。
送君归戏綵,笑我觅行缠。
忍话关山远,须凭信息传。
抱持娇小女,恣索老人怜。
东皇弭节未多时,忽作漫空六出飞。
商略田功兴嗣岁,翕张天巧惜阴机。
麦才覆土欣苏醒,梅久烘晴稍发挥。
萧寺掩关终日卧,忍寒不著兽红围。
幸有安居暂寄包,拙如鸠不费营巢。
日长有井供茶课,客至移床荫树梢。
无事莫将吟思搅,尽閒且把旧书抄。
心知守道惟玄默,不用援毫赋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