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全文
唐 / 卢汝弼   形式: 七言绝句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0)
翻译
凛冽的北风吹过,大雪穿过刀痕累累的战场,让饮马长城窟的士兵感到更加寒冷。
半夜时分,烽火燃起,预示着有敌人来袭,士兵们瞬间集结,共同守卫贺兰山。
注释
朔风:北方的寒风。
刀瘢:刀剑砍伤留下的痕迹。
饮马:给马喂水。
长城窟:长城边的水泉或洞穴。
半夜火来:烽火台点燃烽火,古代用来传递战争信息。
一时:立刻,同时。
贺兰山:古代边疆的山脉,此处代指边防重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方边塞的严寒景象。"朔风吹雪透刀瘢"中的“朔风”指的是边疆之地的凛冽寒风,“透刀瘢”形容风冷至极,连刀背都能被冻出疮痍。这两句生动传达了北方冬天的酷寒。

接着“饮马长城窟更寒”中的“饮马”指的是军马在冰河中喝水,“长城窟”则是边塞之地的长城下的洞穴。这里通过对比,突显了环境的严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句表明在深夜,突然出现篝火,预示着敌人可能到来。这反映了边塞军士们高度警觉的心理状态。

最后“一时齐保贺兰山”则说明了一旦有警报,全体兵士迅速集结于贺兰山下,为的是共同抵御外敌。这里展现了古代边防战士们的英勇与忠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严酷环境和军人们夜以继日的警戒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紧张气氛的边疆场景。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深厚的边塞文化情感,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坚守与牺牲精神。

作者介绍

卢汝弼
朝代:唐

卢汝弼,字子谐,范阳人。景福进士。今存诗八首。(《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蟏蛸网”、“蟋蟀声”等),以景衬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猜你喜欢

邦衡侍郎用旧韵庆予生朝赓续为谢

蓬山落拓复经春,宦海茫洋懒问津。

志节渐消平日壮,鬓毛空比去年新。

午桥早并绯衣相,一月还同赤壁人。

天遣驽骀追骥騄,无如才德异疵醇。

(0)

同年杨谨仲示芗林诸帖皆以老杜相期惟童敏德谓不合学东坡殆非知诗者辄用此意成恶语一篇为诞辰寿祝颂之意见于末章

过江人物向汪曾,一世龙门未易登。

常恐斯文无砥柱,独推佳句有师承。

波澜正使来西蜀,廉陛何妨逼少陵。

天遣百年如卫武,会赓懿戒颂中兴。

(0)

甲申中秋子中兄赋诗有人月分圆二十年之句盖叹中间多难且离别未尝为会也次韵

世事浑如蚋过前,刀头喜对镜飞天。

阴晴万里同兹夕,离别前时照几年。

此去莫令疏会合,从来无意必腾骞。

几思种秫迎佳节,穷鬼还来笑买田。

(0)

又次邦衡族侄长彦司户韵

圣世恩荣盛孝章,北窗自欲傲羲皇。

通家喜燕鸡豚社,治郡愁亲雁鹜行。

陌上花开人斗草,瓮头酒熟客传觞。

及时行乐君休厌,召驿相将项背望。

(0)

简提刑吴大卿二首·其二

堆胜横看白鹭洲,青原稳著钓台幽。

鲁公翰墨师川句,访古何妨与一游。

(0)

绍兴庚午某与安成刘逢辰秋闱同荐逢辰四子伯德礼淳熙甲午解魁登第今宰临川仲德仁拔癸卯解叔德恭负隽声季德性绍熙乙卯复冠乡举出示当时小录手泽在焉为题二小诗于后·其二

鹿鸣旧籍晚重看,翰墨场中兴久阑。

同榜诸郎皆举首,老夫安得不衰残。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