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寒塘静不波,暗香微掠妒颦蛾。
木兰双桨归何处,霜入蓬根野鹜多。
八月寒塘静不波,暗香微掠妒颦蛾。
木兰双桨归何处,霜入蓬根野鹜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日景象。"八月寒塘静不波",开篇便以“寒塘”二字点出季节与环境的冷清,"静不波"则强调了水面的平静,仿佛连风都未曾触动过水面,营造出一种幽寂的氛围。
"暗香微掠妒颦蛾",暗香指的是秋天特有的香气,这里不仅指出了季节特征,还通过“微掠”和“妒颦蛾”(形容女子皱眉的神态)的比喻,赋予了香气以情感色彩,暗示着这种香气可能来自某种植物,且其香气之独特,甚至让人为之动容,仿佛能触动人心。
"木兰双桨归何处",木兰在此处并非指代女性,而是借用了“木兰舟”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划船人的身影。"归何处"则引人遐想,他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这一句既勾勒出人物活动,也增添了故事性,使画面更加生动。
"霜入蓬根野鹜多",最后一句将视角转向了远处,霜降已至,蓬草的根部被霜覆盖,野鸭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多。"野鹜多"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命的活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秋意的寒塘景象,既有静态的美,也有动态的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深邃情感。
何许园林春最酽,海棠万万千千点。
不应惟是锦织成,正恐更将猩血染。
未开半豆已欲滴,烂吐一庭尤潋滟。
窥月洗雨俱可玩,抹雾横烟猝难掩。
梓泽步障烘晓霞,温泉粉玉临秋鉴。
相逢但欲酣且歌,目送谁言美而艳。
桃花何处容面皮,欲笑春风无乃僭。
光翻牖户翠堆幄,浓逼须眉缬生脸。
裹头朝出常苦晚,烧烛夜看终未厌。
见不数数梦来往,百斛可倾心独欠。
老来世味薄如纸,斩断情根须一敛。
随身鼓笛本游戏,过目埃氛亦俄暂。
明朝风雨未可期,委地泥沙混真滥。
凭君但向雪落时,个里直须勤点检。
灵源分左界,千仞落飞泉。
散作一空雨,长如四月天。
挂岩寒练直,溅席水珠圆。
湫石龙应在,岩扉浮翠烟。
春雪欲垂地,春水縠纹浮。
乱山无人到,梅花供客愁。
轻风侧乌帽,韶序欺白头。
攀条记旧赏,嗅蕊悲前游。
斜日忽反照,烟华风际流。
已叹繁华盛,俄观青荫稠。
沉吟两京路,恻怅濒汉洲。
尚想万玉妃,清樽交献酬。
天涯叹憔悴,览物空夷犹。
饮罢不能赋,临风三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