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馀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馀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士的英姿飒爽和边塞生活的粗犷与危险。开篇“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两句,勾勒出一位年轻将军在边疆的英勇形象,他热爱马背上的征战生活,充满了对冒险和挑战的渴望。接下来的“毡带佩双鞨,象弧插雕服”则展现了武士的装扮,既有民族特色,又透露出一种不畏艰难的豪迈气概。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写出了春天草地上战马奔驰的情景,生动传达了边塞军人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紧接着,“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则描绘了一日行军与夜宿营寨的军旅生活,其中“雁门”可能指代边关要隘,显示了战士们早出晚归、戍守边疆的辛勤。
然而,“石梁有馀劲,惊雀无全目”两句却透露出战争的残酷和生灵的苦难。诗中的“馀劲”可能是指弓箭留下的伤痕,而“惊雀”则形象地表达了战乱中生命的脆弱。
最后,“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反映出当时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与战争,这种冲突导致边疆地区动荡不安,而“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则是诗人表达的一种愿望,或许是在战乱中寻求一种精神寄托或是一份安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战争、勇气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族冲突的严峻。
白麻诏出凤凰池,金节铜符副锡圭。
故事周公不之鲁,是行山甫亦徂齐。
百年礼乐更梼杌,万国车书载狄鞮。
开阖乾坤容海运,斡回枢极寄杓携。
故都形胜馀龙虎,开府文章盛壁奎。
列坐诸生亲绛帐,纵谈禅伯得金篦。
四山岚气连松梓,二水波涛乱鼓鼙。
里老傍车看画鹿,江灵低首避燃犀。
鸿河带地长馀润,蟠木开花亦有蹊。
跃冶空惭折钩喙,在钧仍似落巢泥。
苦心刻鹄才成鹜,卑意函牛祇洎鸡。
早晚重开丞相阁,为公羸马踏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