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
免令汨没惭时辈,与作声名彻举场。
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
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
免令汨没惭时辈,与作声名彻举场。
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所作,题为《上翰林李舍人》。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和赞赏之情。
"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很早以前就认识了这位朋友,对其文学才华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怜"字表达了一种同情或怜悯之情,这里可能指的是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免令汨没惭时辈,与作声名彻举场。"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希望这位朋友不要埋没在众人之间,而应该通过文学作品扬名立万,以此超越同辈之中。
"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这里提到的“凤池”是唐代翰林院的别称,翰林院是朝廷设立的文学机构,负责起草重要文书和策问等。诗人说自己自从成为翰林学士后,就接受了皇帝的秘密命令,现在因为世事变迁而与这位朋友联系上了。
"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深情和忠诚,即便是山高水远(云泥)阻隔,也无法断绝他对朋友的思念。即使朋友未能有所成就,诗人也不会忘记这份情谊。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才华的欣赏,以及面对现实环境变化时的情感波动,是一篇情真意切、感情丰富的友情赞美之作。
西偏颜乐园,屋角接圣境。
想当坐忘时,聪明尽黜屏。
上植松数株,下种麻千顷。
蛛网结秋丝,绵密藏废井。
东连胜果寺,元此诞庄颍。
象教剥床肤,所事终不永。
兴亡有定在,虽帝不可请。
缅想书云时,五色垂灿炳。
三家浚深井,录讫水亦冷。
卓卓正宪祠,蒸尝犹定省。
金縢宗老心,复辟直要领。
照影吊伯禽,抱渴空望绠。
鸡豚邻栅翁,盼盼延允谱。
仲尼土万世,岂必志百亩。
谁知弗父何,让德报以鲁。
蚁穴几王侯,林庙此其所。
东周礼乐心,岂不在文武。
大器信有神,予夺孰敢侮。
郏鄏鼎铉雄,弱臂竟莫举。
大厦庇生民,云仍合分庑。
诗礼世其传,嘉种无莽卤。
庭趋揖须眉,返此末代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