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皎皎素罗裳,淡抹浓涂总不妨。
酒晕半潮妃子醉,胭脂初试寿阳妆。
肯同桃杏迷蜂蝶,本与松筠傲雪霜。
顾影也应悲汉室,临风犹似怨三郎。
天仙皎皎素罗裳,淡抹浓涂总不妨。
酒晕半潮妃子醉,胭脂初试寿阳妆。
肯同桃杏迷蜂蝶,本与松筠傲雪霜。
顾影也应悲汉室,临风犹似怨三郎。
这首诗名为《红梅二首(其二)》,作者是元代的耶律楚材。诗中以红梅为描绘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风姿和高洁品格。
"天仙皎皎素罗裳",诗人运用了比喻,将红梅比作天仙身着洁白的轻纱,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纯洁和清雅。"淡抹浓涂总不妨",则赞美了红梅无论浓艳还是素雅都能自成一格,展现出其自然之美。
"酒晕半潮妃子醉,胭脂初试寿阳妆",借妃子饮酒微醺和寿阳公主初试胭脂的典故,形容红梅如美人醉酒般娇艳,又如初妆女子般含蓄羞涩。
"肯同桃杏迷蜂蝶,本与松筠傲雪霜",红梅不愿像桃花杏花那样吸引蜂蝶,而是坚守自我,与松竹一样在寒冬中傲立,显示出坚韧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顾影也应悲汉室,临风犹似怨三郎",借汉室衰微和杨贵妃对唐玄宗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红梅孤独高洁形象的同情,赋予了梅花更深的情感内涵。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红梅的外在美,更揭示了其内在的精神品质,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咏物诗。
别来几度秋风,数千里外还重遇。
虚斋画掩,厌厌多病,赖君看护。
鹅鸭比邻,鱼虾市井,拟留余住。
被催人天上,除书一纸,又催过、江南去。
一夜扁舟风雨。
问谁知、此时情绪。
明朝回首,荒城古塔,离亭高树。
点检囊中,锦*半是,秋岩佳句。
待从今,且把新词阁起,共何人赋。
眼底交游,十载被、江湖相隔。
尝记得、道庵人静,纵谈朝夕。
纸上云烟随散落,毫端风雨何休息。
甚这回相见便苍颜,都非昔。
中年别,真堪惜。
生辰会,谁曾必。
看西风摇动,可人词笔。
天上桂华香近也,此杯再要和君吸。
恨抗尘走俗太忙生,无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