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着双瞳子,来看一秃翁。
短篷君载月,孤屋我吟风。
篯耳终遗骨,松乔竟落空。
痴人喜甜舌,谁悟大槐宫。
肯着双瞳子,来看一秃翁。
短篷君载月,孤屋我吟风。
篯耳终遗骨,松乔竟落空。
痴人喜甜舌,谁悟大槐宫。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赠相士雷月篷》。诗中通过对话式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肯着双瞳子,来看一秃翁。" 这两句由诗中的主角发出邀请,其意在于让朋友带着好奇的心态,来观赏一个头发稀少的老人。这不仅是对年龄的一种描绘,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短篷君载月,孤屋我吟风。"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的不同境遇和情感体验。"短篷君"指的是朋友所居之处,而"载月"则象征着洁净、明亮的状态;"孤屋"是诗人自己的住所,"吟风"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篯耳终遗骨,松乔竟落空。" 这两句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篯耳"指的是用竹子编织而成的耳室,是古人居所的一种装饰品,而"终遗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松乔"则是房屋的椽木,而"竟落空"则表现出岁月更迭、物是人非的情景。
"痴人喜甜舌,谁悟大槐宫。" 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人的批判和自己的超然态度。"痴人"指的是那些沉迷于世俗享乐的人,而"喜甜舌"则是这些人的共同特点;"谁悟大槐宫"则表达出只有少数觉醒之人才能够理解高远、清净的精神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于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行路难,不待人情反覆间。
人情有正方有反,有仰方有覆;
当其未反未覆时,尚觉彼此两相关。
如今人情首尾都险绝,安有正反、仰覆之二端。
呼天谈节侠,指水结盟坛;
芬芳可以佩,甘美可以餐。
此时蜜中已藏剑,岂有肝胆许所欢。吁嗟乎!
吾不能如鹿豕之蠢、木石之顽,安能与人无往还;
往还未竟凶隙成,闭门静坐不得安。
行路难,念之使人心胆寒。
君昔侍吾师,宦游入闽甸;
吾师蒙难时,举家危悬线。
君年未及壮,飘泊经百鍊;
岛栖十七载,苦泪挥霜霰。
谈尽岛中心,识尽岛中面;
人面皆如昨,人心半迁变。
经权惟所适,忠孝从其便;
况有佳题目,救民息争战。
天地瘖无声,是非任颠眩;
游子孤所望,决计归乡县。
吾师忠义骨,一纪羁浅竁;
于今遂首邱,远道将裧輤。
远道风景殊,腥臊币地遍;
死者而有知,岂忍须臾见。
君应体此志,去同离弦箭;
贞操众所钦,孝思谁能先。
我本狂戆人,多招流俗谴;
声气托君家,两世相慕恋。
忽忽忽别去,值我贫病荐;
无金馈君赆,无酒饮君饯。
赠君贫者言,言言心血溅;
行矣尚勉旃,勿以规为瑱!
《送曾则通扶榇归江右》【明·卢若腾】君昔侍吾师,宦游入闽甸;吾师蒙难时,举家危悬线。君年未及壮,飘泊经百鍊;岛栖十七载,苦泪挥霜霰。谈尽岛中心,识尽岛中面;人面皆如昨,人心半迁变。经权惟所适,忠孝从其便;况有佳题目,救民息争战。天地瘖无声,是非任颠眩;游子孤所望,决计归乡县。吾师忠义骨,一纪羁浅竁;于今遂首邱,远道将裧輤。远道风景殊,腥臊币地遍;死者而有知,岂忍须臾见。君应体此志,去同离弦箭;贞操众所钦,孝思谁能先。我本狂戆人,多招流俗谴;声气托君家,两世相慕恋。忽忽忽别去,值我贫病荐;无金馈君赆,无酒饮君饯。赠君贫者言,言言心血溅;行矣尚勉旃,勿以规为瑱!
https://shici.929r.com/shici/FIhIU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