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
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
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
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
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残酷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乱无穷和生命消逝的深切感慨。"日日风吹虏骑尘"和"年年饮马汉营人"两句,生动地展示了边疆连年战争频繁发生的情景,"虏骑"指的是北方民族的骑兵,而"汉营"则是唐军驻扎的地方。这里通过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战事的描绘,传达出战争的长期和频发。
"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两句,则转折抒写了战争留下的惨烈后果。战死者的遗骨如同山丘般积累,而这些生命的消逝却没有人去关心和纪念;广袤的沙漠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干枯而失去了春天生机,暗示着战争毁灭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机。
"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两句,更进一步描绘出边塞的严寒和险峻。"浴谷"可能是指某个被战火波及的山谷,"气寒"表现了环境的冷酷,而"愁坠指"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悲哀;"断崖冰滑恐伤神"则通过对险峻之地和冰面上行走的困难与危险,表达出对生命安全的担忧。
最后两句"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直接指向了战争中物质文化的毁灭以及个人情感上的伤痛。"金鞍玉勒"本应是华丽的装饰,而现在却失去了光彩,暗示着战争摧毁了一切美好;"泪满征衣"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造成的苦难和个人的悲哀,"怨暴秦"则指向了对历史上暴政统治者的不满与怨恨。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对于边塞战乱、生命消逝以及文化毁灭的深切忧虑和悲哀。
已别还疑聚,惊时各意疏。
邗江杯酒夜,秋色月桥初。
诸怀同拨置,归意静相摅。
扁舟远尘杂,雨过新魄舒。
波澄素影落,漏永夜情虚。
欢来君应尽,愁去我犹馀。
未忍轻分手,临流独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