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开元恨岂穷,白鹇飞入乱皇宫。
批鳞苦口难为哲,救火焦头乃见忠。
枣棘独能修险隘,珊瑚人易出鸿濛。
庾关不是唐家物,犹拜先生宰相风。
事在开元恨岂穷,白鹇飞入乱皇宫。
批鳞苦口难为哲,救火焦头乃见忠。
枣棘独能修险隘,珊瑚人易出鸿濛。
庾关不是唐家物,犹拜先生宰相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的《谒张文献公祠》,通过“事在开元恨岂穷”开篇,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深沉感慨与无尽遗憾。接下来,“白鹇飞入乱皇宫”,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宫廷的混乱景象,隐喻着政治的动荡与复杂。
“批鳞苦口难为哲,救火焦头乃见忠”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赞扬了张文献公敢于直言进谏的勇气和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忠诚精神,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枣棘独能修险隘,珊瑚人易出鸿濛”则进一步赞美了张文献公在艰难险阻中坚持自我,如同珊瑚般在混沌中脱颖而出,象征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卓越的才能。
最后,“庾关不是唐家物,犹拜先生宰相风”表达了对张文献公虽身处异代,但其品德与风范依然令人敬仰,如同古代的名臣一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文献公生平事迹的追忆与赞颂,不仅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忠诚、正直、坚韧等美德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