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荡中原,三百载、文明消歇。
最心痛、岳爷死后,无人争烈。
精卫恨填东海湿,胡兵醉踏中华月。
笛声来、一曲念家山,思归切。孤臣操,冰与雪。
沧桑感,谁能灭。忆当时愤把,唾壶敲缺。
炸弹轰残豺虎窟,河山染遍鲸鲵血。
庆重生、再见汉衣冠,唐宫阙。
板荡中原,三百载、文明消歇。
最心痛、岳爷死后,无人争烈。
精卫恨填东海湿,胡兵醉踏中华月。
笛声来、一曲念家山,思归切。孤臣操,冰与雪。
沧桑感,谁能灭。忆当时愤把,唾壶敲缺。
炸弹轰残豺虎窟,河山染遍鲸鲵血。
庆重生、再见汉衣冠,唐宫阙。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满江红·东京寓楼偶读岳武穆作,感步原韵》以板荡中原的历史背景为引,表达了对岳飞之后华夏文明衰落的深深忧虑。"三百载、文明消歇",描绘了漫长的岁月里,中原文化遭受严重冲击的景象。
"岳爷死后,无人争烈",岳飞的英勇事迹不再有人继承,令人痛心。接下来的"精卫恨填东海湿,胡兵醉踏中华月",借用了精卫填海和外敌践踏国土的典故,表达了对异族入侵者的愤慨和对国家沦丧的哀痛。
"笛声来、一曲念家山,思归切",通过笛声传达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词人接着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沧桑感:"孤臣操,冰与雪",形象地展示了他作为遗民的坚韧与悲凉。
"炸弹轰残豺虎窟,河山染遍鲸鲵血",暗指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疮痍,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恨。最后,词人期盼着民族的重生和复兴:"庆重生、再见汉衣冠,唐宫阙",表达了对恢复汉唐盛世的热切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激昂,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呼唤,展现了词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逢君沧海心,脱略当世事。
疏散义熙人,风流建安气。
文章只掉三寸舌,如瓶注水争淋漓。
先秦遗收汲冢秘,五经发难无留疑。
桃源潇洒衡门里,悠悠逸兴东流水。
布袜青鞋白苧衣,角巾野服乌皮几。
去年著书梅陇山,今年濯足苔溪湾。
身随幽鸟栖复远,心与孤云闲复闲。
有时山水穷登眺,绿萝袅袅闻猿啸。
林霜涧雨不逢人,手掇松枝向谁笑。
有时中酒高窗眠,飘萧素发临风前。
胸中况是丘壑美,身外能无缨冕牵。
君不见终南青青几芳草,行人只道长安道。
昨日青云相识多,五陵衣马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