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域谁相赏,阿那自得名。
叶间穿旧箭,原上列新营。
白日风枝折,残春雪眼明。
南朝大司马,空复涕金城。
绝域谁相赏,阿那自得名。
叶间穿旧箭,原上列新营。
白日风枝折,残春雪眼明。
南朝大司马,空复涕金城。
这首《边柳》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描绘了边疆之地的柳树形象,充满了苍凉与坚韧之感。
首句“绝域谁相赏”,开篇便以一种孤寂的氛围引入,暗示边疆之地远离繁华,无人欣赏,柳树独自生长在荒凉之地。接着“阿那自得名”一句,看似自问自答,实则表达了柳树虽处绝域,却能自得其名,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度。
“叶间穿旧箭,原上列新营。”这两句通过“旧箭”与“新营”的对比,不仅描绘了边疆的战事频繁,也暗示了柳树在战争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箭穿叶间,显示出柳树的顽强;原上新营,则预示着战争的不断延续。
“白日风枝折,残春雪眼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柳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状态。白日的狂风摧折了柳枝,但即使在残春之际,柳树依然保持着生机,其生命力之强可见一斑。“雪眼明”更是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柳树的绿意比作明亮的眼睛,生动地展现了柳树在逆境中的顽强与希望。
最后,“南朝大司马,空复涕金城。”这一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暗指柳树虽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但在现实的残酷面前,仍不免让人感到悲哀与无奈。大司马是古代高官,此处象征着柳树虽有高尚品格,却无法改变身处绝域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柳树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综上所述,《边柳》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疆柳树的独特风貌和坚韧精神,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边疆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深刻思考。
扶桑跃阳彩,海气腾瑶光。
六龙抗斗枢,九帝开云阊。
振衣蹑仙踪,飞辔骖鸾翔。
仰身操天瓢,手勺沆瀣浆。
朝嬉太乙馆,夕憩玉女堂。
驰情览八极,纵目穷遐荒。
环运无恒存,逝代多隐伤。
回旌拂九曜,捷步登文昌。
进谋芝盖侧,待问紫玉房。
群灵赠大药,诸御传神方。
无惜一粒分,遂令民寿康。
花自含仁絮自飞,春风着物本何私。
秪应鶗鴂中宵起,不尽芳兰九畹滋。
江月有情千里共,湘流无恙此心知。
瑞莲池上题诗在,总是诸生去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