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韩子云见寄四首·其二》
《和韩子云见寄四首·其二》全文
宋 / 吴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日在桑榆势欲倾,此时那可更贪程。

屡凭熊轼惭无补,新葺燕巢欣有成。

便好弃官还故里,不妨把酒乐馀生。

经纶事业须公等,看即持荷侍迩英。

(0)
注释
桑榆:日落时分,比喻晚年。
熊轼:古代车厢上的横木,代指官位或乘车。
葺:修缮,建造。
燕巢:比喻简陋的居所,此处象征个人成就。
故里:故乡。
持荷侍:手持荷花侍奉,比喻在朝廷中任职。
迩英:近臣,朝廷中的精英。
翻译
太阳接近桑树枝头,仿佛即将西沉,此刻怎能再贪恋行程。
多次倚靠熊轼(古代车厢上的横木)感到无力改变现状,新建的燕巢虽小却也带来一丝欣慰。
现在最好放弃官职回归故乡,何不借酒消愁享受余生。
治理国家的大业还需你们这些人才能承担,我将退位让贤,期待你们在朝廷中效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和韩子云见寄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和退隐之志。

“日在桑榆势欲倾”用了日光照耀桑树与榆树即将倾倒的比喻,暗示时光匆匆,事物易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此时那可更贪程”则是说在这样的时刻,还能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吗?这里的“贪程”指的是过分追求功业或官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批判。

“屡凭熊轼惭无补”中的“熊轼”是古代书案的名字,这里比喻为处理政务的地方。诗人通过“屡凭”(多次依靠)和“惭无补”(感到羞愧,无能为力),表达了自己在政治舞台上感到无力和自责。

“新葺燕巢欣有成”则转而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新葺”指的是重新建造或修补,“燕巢”比喻隐居之所。诗人通过这里表示自己对隐逸生活充满期待和喜悦,感受到了从政到隐的成就感。

“便好弃官还故里,不妨把酒乐馀生”表达了诗人的退隐之志。“弃官还故里”意味着放弃官职回到家乡,“不妨把酒乐馀生”则是说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享受简单的农村生活和饮酒的乐趣,领略平淡而快乐的人生。

“经纶事业须公等,看即持荷侍迩英”这里诗人转向劝勉友人。诗中的“经纶事业”是指国家大事,“须公等”则是说这些事情需要像公正廉洁的官员一样来处理。“看即持荷侍迩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能在政治舞台上保持清醒和廉洁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以及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保持高尚品德的期望。

作者介绍
吴芾

吴芾
朝代:宋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   生辰:1104—1183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你喜欢

李平甫为裕之画系舟山图閒閒公有诗某亦继作

名利走朝市,山居良独难。

况复山中人,读书不求官。

东嵓有佳致,书室方丈宽。

彼美元夫子,学道如观澜。

孔孟泽有馀,曾颜膏未残。

向来种德深,直与山根蟠。

之子起其门,孤凤骞羽翰。

计偕聊尔耳,平步青云端。

朅来游京师,士子拭目观。

礼部天下士,文盟今欧韩。

一见折行辈,殆如平生欢。

舞雩咏春风,期著曾点冠。

五言造平淡,许上苏州坛。

我尝读子诗,一倡而三叹。

世人非无才,多为才所谩。

高者足诋诃,下者或辛酸。

吾子忠厚姿,不受薄俗漫。

晴云意自高,渊水声无湍。

他日传吾道,政要才行完。

会使兹山名,与子俱不刊。

(0)

闻韶图

千古神交寄至音,闻韶想见圣人心。

容声便落筌蹄外,后学休从肉味寻。

(0)

西游杂诗

茅店鸡声外,柴车犬吠间。

疏星涵积水,残月堕昏山。

好梦人何在,秋风我独还。

梨园有名酒,聊此慰间关。

(0)

即事二首·其一

雨洗明河画扇收,胡床露冷药阑秋。

墙阴未得中庭月,一点萤光草际流。

(0)

汪衮甫荣宝来湘查考咨议局谭组安冯星槎曾孳元三咨议宴之天心阁同座有胡子靖监督杨皙子京卿即席口号送衮甫还京兼奉同席诸君子·其三

地肺包山两洞庭,休持独立妒娉婷。

安吴待尔潜夫论,哀郢悽余思旧铭。

京口难忘兵与酒,濠梁举似厉怜莛。

连横今日横如此,抉眼东门不可青。

(0)

百香诗·其八十五冬暖

一冬天气暖无霜,欹枕山楼客□乡。

睡又不成吟又懒,溪风吹送野梅香。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