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暴秋阳数日馀,朝来嘉霔又堪书。
宜旸已庆兼宜雨,不疾刚欣复不徐。
微冷顿教袭襟袖,润膏端喜利荞蔬。
西成近矣心方慰,遥忆江南更惕予。
高暴秋阳数日馀,朝来嘉霔又堪书。
宜旸已庆兼宜雨,不疾刚欣复不徐。
微冷顿教袭襟袖,润膏端喜利荞蔬。
西成近矣心方慰,遥忆江南更惕予。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雨水的复杂情感,既欣赏其带来的清凉与滋润,也担忧它可能影响农事。首句“高暴秋阳数日馀”描绘了连续多日炎热的秋阳,预示着即将迎来的雨水。接着,“朝来嘉霔又堪书”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雨水的期待和喜悦,认为这是一场值得记录的好雨。
“宜旸已庆兼宜雨”一句中,“宜旸”指的是适宜的阳光,这里用来对比雨水,强调雨水与阳光同样重要,各自在不同的季节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疾刚欣复不徐”则描述了雨水恰到好处的状态,既不是过于猛烈,也不显得迟缓,正好适合大地的需要。
“微冷顿教袭襟袖,润膏端喜利荞蔬”进一步描绘了雨水带来的凉爽感以及对农作物的滋养作用。雨水不仅让空气变得清新凉爽,还为生长中的作物提供了必要的水分,促进它们健康成长。
最后,“西成近矣心方慰,遥忆江南更惕予”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远方江南地区的关心。随着雨水的到来,农作物的收成有望得到保障,这让他感到欣慰。同时,他也担心雨水过多或过少可能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体现了他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广席谈经旧长雄,豁然襟韵古人风。
弓刀晚试百僚底,部曲默驯三尺中。
幕府未闻收剧孟,佳城俄已怆滕公。
不堪离乱死英杰,所在纷纭真发蒙。
流光急急卷春归,宽我都无十日期。
短楫轻舟馀客梦,斜风横雨半花时。
坐怀同社二三子,剩有一番酬唱诗。
谁向海棠花下去,不妨重看挽残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