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浑似镜中过,湖上风光渐绿波。
村鼓不圆烟月冷,寺镫先落水风多。
原知胜地宜耕读,且放新年入啸歌。
净业合从居士证,楞伽清梵夜如何。
石湖浑似镜中过,湖上风光渐绿波。
村鼓不圆烟月冷,寺镫先落水风多。
原知胜地宜耕读,且放新年入啸歌。
净业合从居士证,楞伽清梵夜如何。
这首清代诗人钱林的《上元夕偕宾谷丈泛舟石湖登天镜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湖光月色画面。首句“石湖浑似镜中过”,以比喻手法写出湖面平静如镜,仿佛在水面行进,形象生动。接着,“湖上风光渐绿波”描绘了春天来临,湖水泛起绿色涟漪,景色宜人。
“村鼓不圆烟月冷”通过“不圆”的村鼓和冷寂的烟月,渲染出夜晚的静谧与清冷,与前两句的热闹形成对比。而“寺镫先落水风多”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灯笼在风中摇曳,早早熄灭,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
诗人感慨“原知胜地宜耕读”,表达对石湖这片适合农耕读书的优美环境的喜爱。在新年之际,他选择在此欢歌啸唱,享受自然与宁静。“净业合从居士证”表明诗人追求内心的清净,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修行的共鸣。最后一句“楞伽清梵夜如何”,借问夜间的梵呗声是否如楞伽经中的清净,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禅修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湖的景致,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出清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生来体弱不禁风,匹似苹花较小丰。
脑子醲薰众香国,江妃寒损水精宫。
银台金琖谈何俗,矾弟梅兄品未公。
寄语金华老仙伯,凌波仙子更凌空。
松本无声风亦无,适然相值两相呼。
非金非石非丝竹,万顷云涛殷五湖。
百五重三并一朝,风光不怕不娇饶。
鹿葱引道心犹卷,杨柳应门手对招。
筇未唤随非是强,扇聊作伴不须摇。
先生道是无歌舞,花劝莺酬酒自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