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临江曲,荒城已半隳。
重寻耆旧传,愁说乱离时。
乡里思遗德,河山识令仪。
孤坟三尺在,落日有馀悲。
保障临江曲,荒城已半隳。
重寻耆旧传,愁说乱离时。
乡里思遗德,河山识令仪。
孤坟三尺在,落日有馀悲。
这首挽诗《高巨川挽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与哀悼,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首句“保障临江曲”,描绘了逝者生前所在之地的地理位置,江水环绕,环境险要,暗示了其可能的军事或防御背景。接着,“荒城已半隳”一句,通过描述荒废的古城,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变迁,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
“重寻耆旧传,愁说乱离时。”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以及在动荡时期回忆往事时的愁绪。这里不仅是对逝者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动荡与人心的不安。
“乡里思遗德,河山识令仪。”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逝者品德的高尚与影响的深远。乡亲们怀念其遗德,自然界的山河铭记其风范,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精神品质的高度评价与敬仰。
最后,“孤坟三尺在,落日有馀悲。”以景结情,描绘了逝者墓地的景象,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孤坟之上,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君不见翳嘶路转重行行,玉几有洞含馀清。
跨鳌栖魂正尔所,合沓万古遗忠名。
洞口云腾紫羃羃,洞外草茁未英英。
从来精爽自难没,地不爱宝天敷荣。
嘉祥一书世则瑞,而况君家二者并。
请原昨日杯酒事,公子沃客金杯倾。
有童有童跪再拜,云得异本由天成。
主人于于众客笑,春入四座欢纵横。
夜如何其不忍去,剪烛细看枝琼琼。
有同魏县玉三干,大似汉宫金九茎。
岩间义气埋不得,宛转再露乾坤情。
公子世猷亦有相,他山之石何由生。
愿言勿隐东郭几,稳出卧护南阳城。
天边瑞盖两旌节,我相公子非癯卿。
午枕神游,晓鸡唱、城关偷度。
俄顷里、笋舆伊轧,征夫前路。
路入江南天地阔,黄云翠浪千千亩。
有皤翁、三五喜相迎,邻田父。旋策杖,寻幽圃。
旋挈榼,陈高俎。疑此身归去,朱陵丹府。
布谷数声惊梦断,纱窗小阵梅黄雨。
把人间、万事一般看,投芳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