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隐君子,种菊巢空山。
心同白云远,身与黄花閒。
朝饥餐落英,采撷露未乾。
幽香被三径,晚节当岁寒。
林下非无人,独在柴桑间。
风味略相似,穷年以盘桓。
世有隐君子,种菊巢空山。
心同白云远,身与黄花閒。
朝饥餐落英,采撷露未乾。
幽香被三径,晚节当岁寒。
林下非无人,独在柴桑间。
风味略相似,穷年以盘桓。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君子,以菊花为伴,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世有隐君子,种菊巢空山”开篇,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生活环境,山中种植菊花,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心同白云远,身与黄花閒”两句,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心境与行为,心如白云般飘渺,身体则与菊花相伴,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朝饥餐落英,采撷露未乾”描述了主人公的生活方式,清晨以花瓣充饥,采摘时露水未干,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暗示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随后,“幽香被三径,晚节当岁寒”两句,通过菊花的香气弥漫于小径之间,以及在寒冷的季节依然保持其本色,象征着主人公品格的高洁与坚韧不拔。
最后,“林下非无人,独在柴桑间。风味略相似,穷年以盘桓”总结了主人公虽身处林下,但并非孤独一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有着相似的风味,共同度过岁月。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霏霏元日雪,脉脉人日雨。
春来无日不轻阴,薄雾寒云满南浦。
常年有雨复新晴,淑气韶光淡绕城。
草色未逢金勒马,柳条先映玉楼莺。
今年风雨兼冰雪,忘却春幡庆春节。
野杏缄愁待酒催,江梅索笑邀人折。
谁与观云卜大通,且须祈谷问年丰。
相期十二楼前月,剩看花灯万点红。
长桥下压蛟龙宫,岸上人家如镜中。
道人卖药临溪水,医得青蛇是龙子。
报恩不受千金珠,龙伯亲传海藏书。
门前扶杖人如市,妙术何愁三折臂。
燕支山前白草秋,冷入金疮泪欲流。
安得金丹从尔乞,提携玉龙还向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