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古侍郎七世孙,姓吴名重元隐沦。
伪吴窃据党朱定,借粮不许族重门。
一妾携雏出远匿,返取嫡子刃已吞。
孤儿八岁天所存,老渔拯此芦中人。
云亭日暮遇重婿,相对涕泗交沾巾。
存孤济险阴佑耳,琼弁之报何足论。
孤儿曰远从婿姓,五子其四仍归根。
以死抗逆古壮士,义烈自足启后昆。
妾张渔顾婿姓陈,至今轶事传伞墩。
彦古侍郎七世孙,姓吴名重元隐沦。
伪吴窃据党朱定,借粮不许族重门。
一妾携雏出远匿,返取嫡子刃已吞。
孤儿八岁天所存,老渔拯此芦中人。
云亭日暮遇重婿,相对涕泗交沾巾。
存孤济险阴佑耳,琼弁之报何足论。
孤儿曰远从婿姓,五子其四仍归根。
以死抗逆古壮士,义烈自足启后昆。
妾张渔顾婿姓陈,至今轶事传伞墩。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凄惨而英勇的历史故事,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与道德抉择。故事的主人公吴重元,作为伪吴政权的七世孙,在面对权势的压迫时,选择了隐居生活,拒绝了借粮的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家族成员来维护尊严。
故事中的情节充满了悲剧色彩:吴重元的一位妾室带着孩子逃离,但返回家中取走另一个儿子时,却发现他已被杀害。在这样的背景下,孤儿吴远得以幸存,被一位老渔夫救起。云亭日暮之时,孤儿遇到了他的岳父,两人相视而泣,情感交织。
这段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一种神秘的保护力量——“存孤济险阴佑耳”,暗示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暗中保护孤儿。尽管吴重元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奇迹,但他的行为和牺牲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发了后代的正义感和忠诚精神。
故事中的女性角色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妾室张氏不仅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的孩子,还与老渔夫共同抚养孤儿,最终将孤儿改姓为婿姓陈,体现了她们对孤儿的无私关爱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
整个故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历史背景的融合,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以及在逆境中坚持正义与忠诚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守信念,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