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程荣州被召二首·其二》
《送程荣州被召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人情异,寒暄节物殊。

脚轻贪远路,眼转隔重湖。

近例占郎宿,频年已守符。

盛时人与地,尺一费招呼。

(0)
翻译
人情世故各不相同,季节变换也有特色。
脚步轻快渴望长途,目光流转却隔着重重湖泊。
近来常占据郎君的夜晚,多年已习惯这样的规律。
在繁盛时期,人与土地的关系紧张,书信往来需花费大量精力。
注释
人情:人际关系和风俗。
异:不同。
寒暄:问候交谈。
节物:季节景色。
脚轻:脚步轻盈。
贪:渴望。
远路:长途旅行。
眼转:目光流转。
近例:近来的例子。
占郎宿:占据郎君的夜晚。
守符:遵循常规。
盛时:繁盛时期。
人与地:人与土地的关系。
尺一:书信(古代长度单位,一尺长的信笺)。
费招呼:耗费大量精力。
鉴赏

这段诗文描绘了送别时的感慨与对远方友人深情的思念。"出处人情异,寒暄节物殊"表达了不同环境下人们情感交流的差异,以及季节更替带来的物是非凡之意。"脚轻贪远路,眼转隔重湖"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渴望与眷恋,似乎连目光都能穿越遥远的距离。

"近例占郎宿,频年已守符"一句中,“近例”可能指的是近来的例证或故事,而“占郎宿”则是在询问或思念远方的朋友。"频年已守符"表达了时间流逝,友人依旧在遥远的地方坚守着某种承诺或职责。

最后两句"盛时人与地,尺一费招呼"描绘了一种繁华时节中,人与土地之间的联系似乎也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来维系,即使是最微小的距离(“尺一”)也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去沟通。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

作者介绍

李石
朝代:宋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猜你喜欢

咋舌

咋舌何堪妾一鸣,三年如梦寄江城。

春江细雨添清思,渐近归期更有情。

(0)

京居秋感五绝句·其五

河漘依棹得风期,秦树湘云枉梦思。

也好归来君富贵,未容言语我悲伤。

(0)

因观刘侍读姚秘丞孙处士平山堂诗寄欧阳公唱和作绝句

醉公认得扬州路,堂上平山列酒樽。

后日公荣来酩酊,赋诗可但属姚孙。

(0)

下水船.和季良琼花

百紫千红翠。唯有琼花特异。

便是当年,唐昌观中玉蕊。

尚记得、月里仙人来赏,明日喧传都市。

甚时又,分与扬州本,一朵冰姿难比。

曾向无双亭边,半酣独倚。似梦觉,晓出瑶台十里。

犹忆飞琼标致。

(0)

送李端叔从定州先生辟

中山老帅岩廊姿,不用犹作诸侯师。

毛锥变化有风雨,馀事亦足疲群儿。

龙门争骛货趋肆,求货安知于此市。

百年用舍我何有,一语重轻人取是。

李君怀璞世又嗤,世人不宝公收之,乃知士固伸所知。

黄金铸作钟子期,不如晏子共一时。

时平关键一臂持,于何用此宾主为。

鞭长未可施马腹,要以高名詟殊俗。

应戴接䍦携葛彊,笑谈过市人隘坊。

勿忆平山如岘首,它日我名同不朽。

有年公昔但吟诗,无事君今姑饮酒。

只忧我似蠹书鱼,无复骧首鸣盐车。

一麾傥许从方伯,要著韎韦亲丈席。

登临相与看刘公,长啸犬羊空漠北。

(0)

试院次韵文潜欲知归期近呈天启慎思

眉山得张侯,心许出一手。

临川见蔡子,千载慰邂逅。

邓君起南国,磊磊看三秀。

譬如黄钟陈,我尚瓦釜吼。

欲知归期近,唤马牵出厩。

官壶持饷妇,倾写不渍口。

千章输明堂,勿问草泽有。

群公自凛凛,水镜照妍丑。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