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霓裳世外音,汉宫天老桂香沈。
黄埃欲出飞鸢上,白骨犹如落叶深。
万国砧声离别泪,中宵月色太平心。
晋公相业何时见,目断天津益苦吟。
梦远霓裳世外音,汉宫天老桂香沈。
黄埃欲出飞鸢上,白骨犹如落叶深。
万国砧声离别泪,中宵月色太平心。
晋公相业何时见,目断天津益苦吟。
这首元代诗人周霆震的《中秋》诗,以梦境为引,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梦远霓裳世外音”,通过“霓裳”和“世外音”,暗示了对往昔宫廷繁华与神秘仙境的追忆,给人一种梦幻而又超脱现实的感觉。
“汉宫天老桂香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氛围,借汉宫和天老(神话中的仙人)以及桂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古老的宫廷气息,桂香消散,暗喻着昔日荣华已逝。
“黄埃欲出飞鸢上,白骨犹如落叶深”两句,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黄沙飞扬与白骨深埋形成鲜明对照,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与沧桑,落叶之深寓指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万国砧声离别泪,中宵月色太平心”转而触及人间离愁,砧声与月色交织,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离别之人的哀伤。诗人以“太平心”寄托对天下安宁的期盼。
最后,“晋公相业何时见,目断天津益苦吟”以晋公(可能指历史上有贤相之称的人物)的业绩为典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同时以“目断天津”(天津桥,此处可能象征仕途或理想之地)和“苦吟”展现诗人对实现抱负的执着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