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昂长官》
《送李昂长官》全文
宋 / 徐积   形式: 古风

征南兵势欲平蛮,军声杀气秋风寒。

南国此时霜霰早,八月草黄枫叶丹。

江有渚兮山有麓,君向洞庭何处宿。

四垂天幕乱波平,九嶷山送愁岚绿。

日斜叶落黄陵祠,月明风起清湘竹。

愁娥远放峡云来,冤臣莫借江声哭。

雁号孤喙度苍梧,猿叫哀肠抱霜木。

君看樵坞与渔村,绿橘黄柑随柿熟。

此行正合风骚情,县衙仍在衡山足。

新岚老翠滴吟窗,风松云溜生琴曲。

衡人侧耳听先声,报道官来不碌碌。

可使汝农无逃田,可使汝市无冤狱。

汝胥可脱簿书烦,汝民可免鞭笞辱。

日中放吏不坐厅,夜半投金不受嘱。

回时唯载俸馀钱,茶满衡山无一掬。

(0)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徐积所作的《送李昂长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平定后,将军李昂即将离任前往洞庭湖畔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如霜霰早降的南国、枫叶丹红的秋色、波平如镜的江面、绿橘黄柑的丰收景象,还融入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官员廉洁奉公的期待。

首句“征南兵势欲平蛮,军声杀气秋风寒”开篇即渲染出战争结束后的肃穆氛围,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暗含着对过往战事的反思。接着,“南国此时霜霰早,八月草黄枫叶丹”描绘了一幅秋日南国的凄美画卷,霜霰、草黄、枫叶丹红,色彩鲜明,富有季节感。

“江有渚兮山有麓,君向洞庭何处宿”则将视角转向李昂即将前往的洞庭湖畔,表达出对未知旅途的遐想。随后,“四垂天幕乱波平,九嶷山送愁岚绿”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与神秘,以及李昂可能面临的内心情感波动。

“日斜叶落黄陵祠,月明风起清湘竹”通过黄陵祠的宁静与清湘竹的轻摇,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暗示了李昂即将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接下来,“愁娥远放峡云来,冤臣莫借江声哭”则表达了对过去岁月中可能存在的不公与苦难的感慨,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公正与和谐的期盼。

“雁号孤喙度苍梧,猿叫哀肠抱霜木”运用象征手法,通过雁与猿的叫声,传达出离别之情与对未来的忧虑。最后,“此行正合风骚情,县衙仍在衡山足”点明了李昂此行的意义,既符合古代文学中的风雅情怀,也体现了他对地方治理的承诺。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人文关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正义公平的追求,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徐积

徐积
朝代:宋   字:仲车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生辰:1028—1103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猜你喜欢

岁暮田居寄子云希尹

疏散弃簪裾,归休依井闾。

自知非宦侣,雅意是閒居。

伐木构新宇,种苗开旧墟。

踟蹰寄农圃,出入偶樵渔。

岁晏风霜早,田家耕穫馀。

空墙悬耒耜,敝箧贮诗书。

谈笑过邻父,喧呼避里胥。

绽衣添败絮,酌酒爨枯鱼。

扬子贫犹在,嵇生懒未除。

驽骖忘蹭蹬,落羽谢吹嘘。

嘿嘿寡同调,悠悠无起予。

近来思二仲,相念复何如。

(0)

道院秋日海棠

偶来仙馆内,花萼满枝红。

彷佛看珠树,玲珑映蕊宫。

预伤白露下,坐惜綵云空。

踯躅攀条处,佳人不可同。

(0)

猛虎行

饥不从猛虎食,贫不从权贵游。

猛虎窟中多恶少,贵人门下非清流。

蒙鸠巢苇苕,乾鹊代渠愁。

飞鸢啄腐鼠,凤凰见之悲且羞。

长安道上车马客,处身颇似二鸟俦。

苞苴不独结诸公,唇舌还能媚五侯。

纷纷竖子焉足数,可惜英雄亦同伍。

贤人翻在平津阁,文学来依车骑府。

男儿贵作不羁士,逶迤匍匐何辛苦。

君不见会稽狂奴真傲倨,万乘留之径归去。

羊裘懒卧七宝床,钓竿笑拂珊瑚树。

(0)

卧病奉怀中恺季子修龄三君子

地偏异寒燠,厉风筋膂伤。

时艰况羁旅,年登尚糟糠。

忆昨盛壮辰,致身思慨慷。

空余献纳志,白首念严廊。

卧疾厌长夜,惊乌惨繁霜。

斗室悲黝暗,揽衣俟初阳。

(0)

漫兴

忽惊溪虎连群啸,不分林鸦朝暮啼。

画省行台堪牧马,山城更鼓不随鸡。

(0)

正德十四年四首·其四

桑黄渺渺蹑飞尘,清路人传天子真。

宰相无须保车驾,至尊雄武动如神。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